袁紹,字本初,東漢末年司空袁逢之子,袁術的兄長,據悉袁紹出生於有著「四世三公」之稱的顯赫家族,是當時討伐董卓的主力軍,如此看來,後面的三國之爭應有袁紹的一席之地才是,可事實卻正好相反,想知道袁紹為什麼會失敗嗎?一起來看袁紹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吧。
袁紹為什麼會失敗
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袁紹為什麼失敗主要有兩。
其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易中天在《品三國》中說道:「當曹操的軍隊在吃糧食的時候,袁術的部隊在吃河蚌,袁紹的部隊在吃桑葚,這些都沒有吃的了,就吃人。」這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袁紹勢力的壯大,是建立在高速消耗大漢第一經濟大州——冀州近二百年的積累至上的,而他統治期間基本沒有發展經濟的手段和措施,當他與曹操決戰的時候,他的統治基礎已經動搖了。
其二,不能識人用人
對於一個領導者,不必凡事都做到最好,但一定要會識人用人,但袁紹不行。他一直只是憑借袁氏家族多年來積累的人望來招引人才,但是他本身卻很難讓這些人才發揮出才能並獲得合適的回報,久而久之,人才都跑了,留下的也不能發揮所長,當然鬥不過曹操。
袁紹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紹在截獲了公孫瓚的求援情報之後,得知其他的援軍將以火光為信號夾擊袁紹。於是袁紹將計就計,夜裡以火把為信號,誘使了深藏高台之後的公孫瓚出兵。袁紹乘機伏擊大敗公孫瓚的部隊,公孫瓚走投無路之下,殺死妻兒然後自焚而死。
在大敗公孫瓚後,袁紹佔領了整個幽州,吞併了公孫瓚舊有的部隊。所以這一年,袁紹擁有冀州、青州、幽州、并州,且四州之地是當時中原最為肥厚,輜重最廣的土地。因而袁紹也就一躍成為諸侯中實力最強,也是他勢力的巔峰之際。袁紹的成功,就在於他先前的敢做的膽略。
不過袁紹的失敗也來的很快,序幕在他傾四州之兵馬南下攻伐曹操時就拉開了。袁紹大軍行至官渡之處時,將大軍運到黃河對岸,同曹操不及袁紹五分之一的大軍相互對峙。這時候的袁紹擁有十分的信心能夠拿下曹操這塊骨頭,這時他已經犯了輕敵的大忌。
也許袁紹之前的成功是建立在他謹慎的態度之上,他之前的對手在他看來估計都比曹操厲害,所以他能夠發揮出自己所有的見識和才幹。但碰到實力遠小於自己的曹操時,輕佻的態度令他出現了過多的錯誤。
除了輕敵,更為要命的是袁紹不能識人用人,也許這是他在實力膨脹後出現的誤判。袁紹手下的人才是他以袁家多年的聲望招攬過來,他本人並沒有識人的功力。有了人才他袁紹同樣不會正確把用,可能之前的勝利是運氣。但到了官渡一戰時,運氣全沒了,面對手下人才提出的種種見解他袁紹幾乎是全部否定。到最後良機盡失,人才也開始流失。如此分崩離析,袁紹的官渡一敗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