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臨死前說了什麼?為什麼曹操讀一次哭一次?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三國時期曹操作為一代梟雄在當時打下了一番天下,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有才華的文學家,劉備和他比起來不知道差多少,劉備麾下的人馬都是靠他哭出來的,而曹操麾下的都是人家主動投奔而來。
劉備逢人便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生怕別人不知道,然後拋出匡扶漢室的志向,類似於現在的一些老闆,給員工畫大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忽悠進公司再說。曹操的方式簡單卻很實際,根據能力給出優厚的待遇,只要才能過人,定會予以重用。曹操哭的次數不多,也不屑於用此等手段求賢,蒙恬自殺前說了兩句話,為何能讓曹操讀一次哭一次呢?
人生如戲,重在演技,或許曹操的城府很深,有時候流淚是故作傷心,但他對蒙恬的那兩句話,確實是感同身受,情不自禁落淚,絕不是假裝。介紹這兩句話之前,先瞭解一下蒙恬其人其事。秦朝雖然非常短暫,猶如曇花一些,秦始皇卻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一方面因為他本人的確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另一方面則是他善於用人。
蒙恬的家族式很厲害的,祖孫三代都是秦超高級的將領。他的祖父蒙驁是秦昭王時期的功臣,他的父親蒙武曾經大破楚軍,斬殺掉項燕,還降服了當時的楚王,徹底滅了楚國。蒙恬的貢獻則更為顯著。蒙恬在史冊記載的成就就有三個,野史中有兩個。我們先來看一下史冊記載的成就。
第一是修長城,據說現在的宇航員能夠在外太空清晰地看到中國標誌性建築萬里長城。而長城的主要負責人就是蒙恬。秦始皇修築長城的目的是抵禦匈奴。其實之前的諸國已經修了長城,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所有國家合併成了一個國家,蒙恬就利用燕國、趙國、秦國等國的地形優勢,重新規劃設計,然後連接駐兵。長城在建立初期作用還是很明顯的,對於來勢兇猛的匈奴還是起到了一定的阻擋作用。
這第二就是修高速公路,秦始皇覺得修完長城之後呢,還應該修一些路來是自己建立的國家更豐富。他是這些規劃的總策劃師,而蒙恬就是總的工程師。這高速公路據史冊記載就是秦直道,它的起點是甘泉宮,終點是九原郡,全長一千八百里。不過蒙恬幹了幾年後,秦始皇這個總策劃人就去世了,而這項大工程就半途而廢了。
第三是對抗匈奴,這一點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我們看歷史時會發現這個匈奴是一個很煩人的角色,幾乎歷朝歷代都會受到它的困擾。基本上都是打也打不過,就算是打過了,也滅不掉,沒過多長時間,它們又會回來繼續騷擾。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就派蒙恬去對付匈奴,這蒙恬不論是武力還是帶領士兵的能力都是非常厲害的。蒙恬率領大軍攻打匈奴,一直把他們打得狼狽不堪,之後匈奴一聽到蒙恬就心驚膽戰,再不敢來犯。
蒙恬雖然是土生土長的秦國人,但他祖籍卻在齊地,他爺爺蒙驁在齊國不被重用,聽說秦國廣招人才,立即舉家遷到秦國,然後遞上簡歷,不久後就通過應聘為朝為官。
蒙驁作戰勇猛,晉陞的速度很快,憑借出色的戰功官至上卿。作為著名將領之後,蒙恬和弟弟蒙毅沒有給祖先丟臉,都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將領。對於兩兄弟的安排,秦始皇也有自己的打算,蒙毅在咸陽做官,蒙恬則被派到北方抵禦匈奴,一內一外相得益彰,而且蒙恬還是公子扶蘇的老師。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秦始皇把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交給蒙恬,還把最具才華的兒子扶蘇交給他培養,縱觀當時文武大臣,受寵程度皆不能與蒙恬相比,包括丞相李斯。俗話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性格耿直的蒙恬,曾建議秦始皇把宦官趙高殺掉,可惜秦始皇沒有這麼做。
從此以後,趙高表面上對蒙恬畢恭畢敬,內心卻恨之入骨,只是不敢亂來。公元前210年,四十九歲的秦始皇駕崩,趙高竟然與李斯聯合起來,篡改始皇遺詔,不僅把不學無術的胡亥扶上帝位,還下旨逼迫本應該繼承皇位的扶蘇和將軍蒙恬自殺,因為擔心他們二人帶兵殺回咸陽。
蒙恬雖然耿直,但他並不傻,認為此事有蹊蹺,勸扶蘇別衝動,先回咸陽瞭解情況,到時候再自我了斷也不遲。只可惜,扶蘇直接抹脖子了,蒙恬心灰意冷,也追逐扶蘇而去,並在臨死前說道:「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第一句話,蒙恬闡述祖孫三人效忠秦國的事實;第二句話,是說自己手握三十萬精兵,如果想要謀反,帶兵殺回咸陽,幾乎易如反掌,但他沒有這麼做,是因為銘記祖訓,寧可冤死也不謀反。歷史上著名將領那麼多,遺言必定也不少,為何曹操每次都蒙恬的這兩句遺言,就達到「未嘗不愴然流涕也」的地步呢?
原來,曹操的情況跟蒙恬有點像,他和祖父、父親都是東漢的大臣,且高居要職,曹操本人始終以臣子自居,沒有覬覦過皇位,世人卻罵他為篡漢之奸臣,尤其是劉備,一直把曹操視作奸臣。曹操的眼淚,不僅是為蒙恬而流,更是為自己而流,或許是感覺自己太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