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備和諸葛亮結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劉備認諸葛亮做兒子還差不多,怎麼可能拜把子呢?試想一下,劉備和諸葛亮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是在臥龍崗。
當時劉備已經是47歲的中年大叔了,而諸葛亮還是27歲的青年帥小伙。兩個人之間有20歲的年齡差,這可不是一兩歲。
古人一般十五六歲就生孩子了,諸葛亮這方面比較晚,27歲還沒有崽,但是這不是諸葛亮少年老成的理由。
47歲的劉備身邊有三個好兄弟,關羽張飛趙雲歲數都不小了,基本都超過40歲。諸葛亮如果跟他們結拜,是不是顯得太年輕了點?
01史書上並沒有劉關張結拜的記錄。
劉關張三兄弟,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簡直是家喻戶曉。因為這個故事實在是太感人,所以幾乎每個人都信以為真。
其實在歷史上,並沒有記錄他們是三兄弟關係。也就是說,壓根就沒有結拜這回事。如果有人帶你去劉關張結拜的桃園走一圈,那理都不要理他。
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還小沛。---《三國誌》
但是我們能否認這一段兄弟感情嗎?那當然不能。沒有記載,不代表不存在。這一辯證觀點其實是有依據的。
劉關張三兄弟相遇以後,史書上用了八個字形容他們之間的關係: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這是啥意思?也就是睡覺的時候三個人一起睡,彼此之間的恩情,那就像兄弟一樣。
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羅老爺子要把這三個人安排結拜了。因為在民間故事當中,結拜可以顯得很有熱血。
比如說隋唐時期賈家樓結拜,水滸傳裡108將結拜,陳友諒、張定邊和張必先結拜。這些結拜的故事在民間實在是太有名氣了。尤其是陳友諒三兄弟的結拜,簡直就跟劉關張一模一樣。羅貫中作為那個時代的人,他能把鄱陽湖水戰裡的火攻搬到赤壁大戰中,為何就不能把陳友諒的結拜,搬到劉關張三人身上呢?恩若兄弟這四個字,對劉關張來說的確是一生的承諾。關羽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張飛變賣家產跟隨劉備,劉備放棄江山,為關張報仇。就算是結拜兄弟,也未必有他們這麼好的感情。反過來說,這麼好的感情都不結拜,這說明人家劉備壓根就不興這個,諸葛亮加入以後,自然是更不會拉他一起結拜了。
02劉備把諸葛亮當成人生導師,不敢以兄弟相稱。
劉備曾說過: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用通俗的話來說,也就是我現在得到了諸葛亮,就好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
亮答曰「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三國誌》
水是魚兒的生存環境,不是魚兒的結拜兄弟。劉備是發自肺腑地覺得,諸葛亮是個人才,而且是一個大才。
諸葛亮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種本事,估計是每天跟徐庶、水鏡先生他們嗑瓜子嘮出來的,這就好比韋小寶聽天橋底下說書先生的書,也能夠知道那麼多故事一樣。
當然了諸葛亮神奇的地方是,他能夠為劉備指點江山。這一點是很難辦到的,為什麼呢?因為當時沒有衛星導航,哪裡山川險峻,哪裡人口眾多,這些東西可都是國家機密。可以說漢朝的府庫之中才存有這些檔案,諸葛亮一個貧下中農,他哪裡能知道這麼多呢?劉備歷經了20年的戰事,都沒有搞清楚東南西北。諸葛亮在家一邊種田,一邊讀書,一邊再跟朋友嘮嘮嗑,就能夠知道這麼多,可見諸葛亮的水平真的不一般啊。再加上他隆中對的一番豪論,劉備完全被諸葛亮給震懾住了。這個小伙子不錯,長相英俊也就算了,智商還這麼高。
書讀多了,跟路走多了,其實都有很神奇的功效。所以劉備把諸葛亮是當成人生導師來看待,自己沒讀幾本書,書上的工作,可就都指望諸葛亮了。你作為研究生,敢跟你的博士生導師拜把子嗎?分分鐘讓你回去寫十篇論文。
03諸葛亮也算是劉備一手栽培出來的。
諸葛亮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其實並不是這樣,諸葛亮的確聰明,而且博覽群書,也是一個有見識的人。但是他唯一欠缺的,那就是經驗。
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三國誌》
他從來沒有在戰場上待過,從來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又怎麼可能真的一出山就可以指揮百萬大軍呢?
所以我們看劉備活著的時候,其實歷史上的諸葛亮,一直都沒有直接參與到軍事管理中來,他始終充當的,都是後援力量。
這是為什麼呢?理由很簡單,因為諸葛亮的軍事經驗不足。劉備雖然讀的書沒有諸葛亮多,智商也未必有諸葛亮高,可是劉備有20年戰場經驗,這是諸葛亮讀一輩子書都換不來的。劉備因此只能帶著這個27歲的青年一起歷練,劉備希望諸葛亮能夠盡快長大,成為軍中的中流砥柱。而且他那麼年輕,可以輔佐劉備的下一代,如果曹操培養郭嘉一樣。所以完全可以說,諸葛亮後期的帶兵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劉備培養出來的。沒有劉備給予他如此艱難的創業條件,諸葛亮哪裡能成長那麼快呢?這世上的確有天才,但是千萬別把人想神話了。從來不上戰場,就能指揮千軍萬馬,那都是宣傳出來的,你信你就輸了。
總結:劉備和諸葛亮的相遇,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諸葛亮有腦子,有學識,甚至有嘴皮子,可是他沒有戰爭經驗。劉備就算什麼都沒有,可是他有戰爭經驗。
這兩個人的結合,才是公司創始人的模樣。此後兩個人一個負責打仗,一個負責後勤,可以說分工明確。
劉備在遇到諸葛亮後,事業風生水起,其實也是這個原因。搭檔之間搭配默契,團隊才能迅速成長。
至於結拜這種俗氣的事情,劉備是不願意做的。其實我們會發現,他們那個時期,就算是結拜也找不到可拜的人啊。
後人結拜都拜關公,可關公那個時候結拜該拜誰呢?難道真的是拜皇天后土嗎?諸葛亮和劉備屬於互為師生的關係,彼此敬重,也彼此有所依托。
我覺得這種關係是最好的,誰離了誰都無法成就大業。只有結合在一起,互相取長補短,才能辦成正經事兒。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
《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