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荊州換人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關於三國之勢的形成,我們都是知道原因的,曹操欲攜統一北方之勢,一鼓作氣統一全國,但是卻在赤壁遭到了孫權和劉備的強力阻擊,導致自己兵敗回到北方,短時間之內再無能力南下。
曹操的這一次敗北也直接導致了三國鼎立的形成,在赤壁之戰之前,劉備可謂是到處寄人籬下,如喪家之犬般,但是在赤壁之戰後,徹底鹹魚翻身了,佔據了荊州一部分,有了立足之地,然後循著諸葛亮的隆中對一步步鋪展開來。
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荊州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地方,北可威脅曹操,南可封住孫權的進軍路線,所以在劉備決定取西川的時候,留下了關羽、趙雲、諸葛亮等人,這些人才足以應對任何的情況。
他帶著龐統等人取西川,可惜的是劉備出師不利,在入川時就折損了龐統,這一變故是劉備始料未及的,也直接導致了全盤計劃的混亂。劉備這時候有2個選擇,第一就是大軍回荊州,等待下一次機會。第二就是調諸葛亮等人前來相助。
很顯然,這時候的劉備已經是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了,首先是劉璋已經知道了劉備前來攻打,下一次肯定會大力的防守,再攻打肯定會更加的費力,再次就是劉備可歎龐統之死,想給他報仇。
所以劉備選擇了第2條路,可以說從這個時候開始,就給以後的蜀漢衰敗埋下了伏筆。毫無意外,關羽被安排鎮守荊州,諸葛亮和趙雲去支援劉備。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關羽出兵襄陽、樊城,一輪順風順水,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到這裡,關羽的聲望達到了巔峰。俗話說得好,盛極而衰也就是說的關羽了,最後敗走麥城。
後面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蜀漢從此一蹶不振。
很多人都說,如果當初把趙雲留下守荊州,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大家先看來趙雲這個人,他年輕的時候就在公孫瓚手底下當差,劉備剛到公孫瓚那邊,兩個人惺惺相惜。
後面趙雲在公孫瓚手下鬱鬱不得志,趙雲想到了劉備,覺得劉備是一個明主,劉備在汝南抵抗曹操時,趙雲果真千里迢迢去追隨投緣,此後劉備手裡又多了一名大將,但是趙雲在之後更多的是擔任的是保鏢的角色。
再說下關羽的性格,他的特點是典型的「剛愎自用」,就是自以為是,驕傲自大。除了關羽本身的人格缺陷以外,不聽勸誡也是他失敗的原因。聯吳抗曹是劉備集團的基本方針,可是關羽沒多久就把這個方針拋之腦後了,並得罪了孫權。
趙雲的膽略和忠肝義膽都是無可挑剔的,倘若他駐守荊州的話,荊州大概率是可以守住的。那時候劉備有荊州、益州、漢中3個地方,他就可以倣傚當初漢高祖劉邦一樣,發兵攻佔關中。
佔據富有的關中以後,就可以奪取西涼,隨後獲得高品質的戰馬,配備強勁的騎兵隊伍,再讓荊州的趙雲北進夾攻曹操,而以趙雲穩重的辦事風格,就算北進曹操,荊州也會安排得妥妥的,這樣的話,三國大勢就得更改了,獲勝的天秤會完全向著蜀國一方傾斜。
在歷史上的趙雲,以忠勇而出名,並且為人很和善,無論獲得多少封賞,自己拿的都很少,大多數都是分給其他兵士,所以備受士兵們的擁戴。
但是遺憾的是歷史沒有如果,趙雲在那時候不論是威望還是在名氣上,都是大大的不如關羽,從趙雲一生都沒有怎麼獨自領軍的記錄來看,劉備對趙雲並不是很放心的。
所以荊州的丟失劉備也是有間接責任的,如果荊州不失,有關羽在,在後期的爭雄中,必將有更多的操作空間,劉備的霸業可能也會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