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虎牢關發生的戰役,很多人就能想到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都是演義小說裡才會出現的故事:劉備關羽張飛並沒有參加虎牢關之戰,關羽逃歸劉備,也不用過五關。
在正史中,劉備和關羽張飛都沒有參加討董作戰,所謂十八路諸侯討董卓,蜀漢五虎上將只有一人有機會參加,但肯定不是關羽張飛,因為那時候高唐縣令劉備正被盜賊圍攻而自顧不暇。
至於有可能參加虎牢關之戰的那個人是趙雲還是馬超,咱們把正史和演義結合起來找到答案。
根據這個答案,又可以衍生出新的問題:虎牢關前呂布耀武揚威,公孫瓚差點被斬殺,趙雲為何不只觀戰不出手?如果趙雲在場,能不能打敗呂布?
雖然沒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也沒有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但是在漢獻帝劉協初平元年,袁紹確實曾經組織過一支討董聯軍,這件事在《三國誌·武帝紀》有明確記載: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勃海太守袁紹等人聯合起兵討董,這些人中以袁術的正式官職最高,是九卿級別、紫綬金印的後將軍。
雖然袁術軍銜最高,但是不如袁紹名氣大會做人,所以盟主只能由兵多將廣的渤海太守、邟鄉侯(董卓冊封的)袁紹擔任。袁紹任命自己為車騎將軍,級別相當於三公,也就有了號令群雄的資格。
曹操既沒有地盤也沒有多少兵馬,麾下只有諸曹夏侯和李典樂進,所以被盟主袁紹任命為臨時的(行)雜號奮武將軍。
討董聯軍跟華雄呂布等人相持不下,在沒分出勝負的時候就各回各家了,氣得曹操還專門寫了一首《蒿里行》痛斥討董聯軍,其中四句是這樣的:「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三國演義》中的虎牢關之戰,就是以此為藍本,寫出了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在劉關張三英戰呂布之前,劉備的同門師兄弟、白馬將軍公孫瓚沒打過呂布,而且輸得挺慘:「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
眼看公孫瓚就要被挑落馬下,張飛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起丈八蛇矛迎戰,這才有了三英戰呂布,同時也帶給大家一些困惑:趙雲原本就是公孫瓚的騎將,此時為何不挺槍出馬迎戰呂布?
趙雲最初的主公是公孫瓚,在《三國演義》和《三國誌》《雲別傳》中都有記載,讀者諸君都知道,這個就不用細說了。
咱們要討論的,是趙雲又沒有機會參加虎牢關之戰。結果得出的答案是:趙雲原本是有機會參加的,而且如果他參加虎牢關之戰,以他騎兵司令的身份,肯定是要衝鋒在前的。
在蜀漢五虎上將中,指揮水軍的行家是關羽,訓練騎兵的專家是趙云:「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
這就是說,當年劉備初次見到趙雲的時候,趙雲已經是白馬義從中的佼佼者了。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趙雲投奔公孫瓚的時間,是漢獻帝劉協初平元年之前,還是初平二年之後。
我們細看史料和小說,就會發現趙雲並不大瞧得起公孫瓚,公孫瓚似乎也不十分信任趙雲,還曾經充滿狐疑地問趙云:「你們那地方的豪傑都去投奔了袁紹,你咋跑我這兒來了?」
公孫瓚這話問得很傷人,他可能不知道,趙雲是常山真定名門望族,而且還南越王趙佗留在故鄉的後裔,漢文帝劉恆對常山趙家也高看一眼:「孝文帝元年,為佗親塚在真定,置守邑,歲時奉祀。召其從昆弟,尊官厚賜寵之。」
趙雲之所以能成為本郡義兵首領,跟他的家世有直接關係。這樣一個優秀將領帶著兵馬來投奔,公孫瓚居然大剌剌地搞什麼背景審查,難怪趙雲離開公孫瓚而追隨了劉玄德。
關羽張飛是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所以每戰爭先,而趙雲並不是公孫瓚的心腹大將,這時候跟劉關張合夥去打呂布,公孫瓚肯定會更加不滿:我被呂布追得丟盔棄甲你不出手,劉關張跟別人打架,你怎麼就衝上去了?
在古代有一種說法,叫做「眾人遇我,我以眾人報之;國士遇我,我以國士報之。」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你怎樣付出,我就怎樣回報,你不重視我,我也沒必要替你拚命!
所以不管趙雲有沒有參加虎牢關之戰,都不會出手挑戰呂布。關羽斬華雄受到嘲諷,劉備怒髮衝冠,如果趙雲受到袁紹奚落,公孫瓚還真未必會強出頭。
這樣看來,能夠參加虎牢關之戰的蜀漢五虎上將,只有趙雲趙子龍,但他未必肯捨命為公孫瓚而單挑呂布。
也有人說西涼馬騰也是十八路討董諸侯之一,那麼他會不會帶馬超一起出征呢?細看馬超的年齡和履歷,就會發現馬超不可能出現在虎牢關:漢獻帝劉協初平元年,馬超只有十四歲,還不到上戰場的年齡。
作為馬騰長子,不管是嫡長子還是庶長子,馬超都應該留在西涼看家——馬騰絕不會把全部身家性命都押在勝負難料的討董戰爭中的。
趙雲有可能參加虎牢關之戰,但最終並沒有出手,如果趙雲當時在劉備麾下,三英戰呂布可能就輪不到劉備出馬了。
這樣一來,趙雲的袖手旁觀,就給我們留下了懸念:以趙雲的武功,出面單挑呂布有幾分勝算?如果關羽張飛趙雲一擁齊上,呂布還有機會逃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