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後,在白帝城永安宮中,劉備來到了生命中的最後時刻……漢丞相諸葛孔明跪在床榻之前,雙目含淚的注視著床榻上那個蒼老的主公。此時此刻,劉備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在逆境中屢敗屢戰的梟雄,歲月帶走了他的榮光,夷陵之戰的慘敗也將他多年的積累毀於一旦,他現在只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諸葛亮握著劉備的手,他深深的感受到主公心中的執念,回想起君臣二人攜手並肩的往昔,他下定決心要窮盡畢生之力完成劉備一生的夢想!於是諸葛亮淚流滿面的說道:臣定當竭盡股肱之力,匡扶漢室以報陛下!
然而諸葛亮並不知道,在多年之後的五丈原上,他和自己的主公一樣,拖著虛弱的病體在瑟瑟秋風之中帶著無盡遺憾離開了人世!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夷陵之戰後,蜀漢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嗎?
小問認為,未必!我們不去做任何天馬行空的臆想,而是將夷陵之戰後的各類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線進行變動,為了完成蜀漢迷們的夙願,今天我們就來大膽的暢想一下諸葛武侯兵臨渭水,興復漢家天下的架空歷史!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邏輯: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所以屢屢功敗垂成,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蜀漢與曹魏之間的實力差距太大,大到根本不能在戰術層面進行彌補。簡單列舉一下數據對比,後期蜀漢總人人口只有98萬人,而曹魏有360萬;蜀漢總兵力鼎盛時期不超過15萬人,而曹魏常備軍接近60萬,僅僅是防備蜀漢的隴西軍團就有超過15萬人。
這還僅僅只是短期狀況,如果時間向後拉長,因為曹魏佔據的北方是當時華夏文明的核心區域,所以無論是人口、文化、經濟等多個層面都要完爆巴蜀之地,蜀漢與曹魏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所以,人們往往會說,蜀漢無論是攻是守,失敗的結局都早已經注定。那麼現在小問要說的是,如果我們能夠把歷史上各類消耗曹魏的重大歷史事件依照合理的邏輯集中起來,使曹魏在一個時間段內遭遇一連串重大消耗,盡可能拉近蜀漢與曹魏之間的絕對差距……這樣,蜀漢的機會就來了!
首先,在夷陵之戰後,諸葛亮並未如原先那般六出祁山,而是坐鎮漢中休養生息,從而積蓄蜀國國力。在老丞相的精心治理下,蜀漢的國力一直保持在第一次北伐前的巔峰狀態,國內可供調用的機動兵力保持在十萬左右。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使得諸葛亮並未如歷史那般顛沛於蜀道之間,所以身體康健,並未在53歲病逝五丈原。
而曹魏一方,大將軍曹爽與重臣司馬懿則開始了權力爭奪。由於司馬懿先後在曹魏荊州軍團、隴西軍團擔任軍事主官,故而其在軍中威望甚隆,大將軍曹爽要想把曹魏軍權牢牢攥在手裡,自然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軍功!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蜀漢後期的興勢之戰拉開了帷幕!
曹爽率大軍15萬南下伐蜀,原本慘敗與王平之手,卻不曾想現在他要面臨的將是用兵更加高明的諸葛孔明!蜀軍於興勢阻擊曹魏的正面進攻,然後分兵繞到魏軍身後截斷其糧道,並偷襲其後勤輜重部隊,最終魏軍大敗幾乎是全軍覆沒!
此役之後,曹魏的隴西軍團基本喪失戰鬥力。
曹爽逃回曹魏之後威信大跌,老奸巨猾的司馬懿趁機發難!接下來便是著名的「高平陵之變」了!然而這一次曹爽並沒有如歷史上一般交出兵權,反而是採取了恆范的謀略帶著皇帝前往許昌,然後向各地發佈勤王詔書,宣佈司馬懿為叛逆,號召各路兵馬進京勤王。
這樣一來,曹爽集團和司馬懿集團算是卯足了勁準備打內戰。在曹魏幾大軍團當中,隴西軍團已經在興勢之戰中被打廢了,荊州軍團自然是支持司馬懿,淮南軍團在歷史上有過針對司馬氏的「淮南三叛」,所以當然是堅定的站在了曹爽的一邊。而剩下的關中軍團一向是受皇室影響最深,所以皇帝在誰手中就倒向誰,而當時曹芳恰恰是和曹爽在一起,所以很大概率也是站在曹爽一邊。
曹魏內戰,雙方都想迅速剿滅對方,從而迅速將國家重新歸於統一,所以一開始便進入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荊州軍團和淮南軍團主力部隊分別趕往洛陽和許昌,準備進行即將到來的大決戰。
到了這個時候,曹魏東西兩面門戶大開,東吳和蜀漢的正面便再也沒有強敵了。
在汲取了當年的教訓之後,蜀漢與東吳終於真正的站在了一起。首先由東吳揮師北上,正式拉開了歷史上「石亭之戰」的序幕,而在這同時,諸葛武侯效仿第一次北伐的戰略部署,兵出祁山,南安、天水等地望風而降,蜀漢十萬大軍直裾渭水兵臨長安。
到了這個時候,陷入內亂中的曹魏再也沒有了當初張郃偷襲街亭,魏明帝曹睿親率關中軍團坐鎮長安的可能。
終於,帝都長安,像一個熟透了的蘋果陷落了,蜀漢則趁勢奪取了涼州與關中,而東吳亦在北伐中奪取江淮山東等地。曹魏一方無論是司馬懿還是曹爽最終勝出都是元氣大傷,最終不得不收縮防線退往河北,遷都鄴城的同時屯重兵於洛陽、許昌一線牽制孫劉聯軍。
此時此刻,魏蜀吳三國又一次形成了新的均勢!這一次三方綜合實力基本平衡,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