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如果是諸葛亮指揮,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夷陵之戰如果是諸葛亮指揮,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下面由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夷陵之戰,蜀軍大敗而歸,若是換成諸葛亮指揮如何?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著往下看

夷陵之戰,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並稱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對三國局勢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夷陵之戰的失敗,對蜀漢政權的打擊可謂極其沉重。在此戰中,蜀漢不僅喪失大量兵力,損失大量物資,還陣亡多著名將領領。更令人惋惜的是,劉備也因此戰一病不起,隔年去世。這讓建立在劉備威望之上的蜀漢搖搖欲墜,諸葛亮為平定叛亂和重建軍隊花費了大概五年的時間。此戰失敗代價太大,讓不少人不禁希望指揮夷陵之戰的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那麼若是諸葛亮指揮夷陵之戰,是否能夠扭轉乾坤呢?我們不妨來推測一下蜀吳雙方的差距。在客觀條件上,兵力、將領等都是不可忽視的。在兵力上,蜀漢兵力是遠勝於東吳的。據統計,蜀漢的兵力約八萬,這在《傅子》中也可以得到證實。此書記載,蜀漢一方幾乎全軍覆沒,蜀漢軍被東吳消滅八萬人。而東吳的兵力大約五萬多。相較之下,是蜀漢兵力佔據絕對優勢。而在將領上,蜀漢的將領並聲名遠揚的大將,有馮習、張南、吳班、黃權等人。而東吳這邊有陸遜、朱然、潘璋、孫恆、步騭等將領。相較之下,確實是東吳這邊將領稍強一些。

還有一點客觀條件也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蜀漢是遠道而來,而東吳則是以逸待勞。東吳對當地地勢更為熟悉,而士兵也不必經過長途跋涉,只需要養精蓄銳,而這無疑是蜀漢的劣勢。另外,古代行兵打仗,糧草是極為重要的,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便是說的此事。對於蜀漢而言,糧草是個大問題,如果不能速戰速決,那麼糧草是否充足,運輸是否便利甚至都能夠決定局勢。如此來看,蜀漢在兵力方面佔優勢,將領略有遜色,糧草等方面也不夠便利,雙方算是勉強持平。

再來看一下蜀漢出兵的主觀方面,從劉備率兵出征前後來看。夷陵之戰爆發的原因,是因為東吳佔領荊州,殺害關羽。東吳此舉,一來將劉備所奉行的隆中戰略破壞了,即佔領荊州,然後舉兵東征或是北征,以成就帝業。二來,關羽與劉備感情深厚,關羽一死,無疑斷劉備一臂。這讓劉備極為不滿,怒而出兵。實際上,此時出兵不合時宜。蜀漢剛剛建立,亟待發展,無絕對把握就貿然出兵是自毀長城,更何況此時還有曹魏虎視眈眈。雖然出兵不理智,但也有些優勢,一是劉備御駕親征,二是以為關羽報仇為名。這兩點都是可以鼓舞士氣的。如此看來,主觀的優劣勢也可以稍作抵消。

既然在客觀方面,蜀漢和東吳勉強持平,在主觀方面,蜀漢的出兵也算是情有可原。既然如此,雙方應該勝負難分才對,為何蜀漢還會敗得如此之慘呢?其實這主要是因為蜀漢的戰略出了致命問題,這就不得不說起陸遜。夷陵之戰,東吳能獲勝,陸遜絕對是首功。首先,他看出蜀漢軍來勢洶洶,應該暫避鋒芒,這是最關鍵的一點。那麼,他做了什麼呢?先退,把高山峻嶺地帶留給對手;再拖,堅守壁壘不出,消耗對方人力物力;最後,火燒連營,一把火讓蜀軍全軍覆沒。這三步絕對是精彩。

如果是諸葛亮,他會如何做呢?其實,諸葛亮並不贊成出兵,可惜他攔不住,他曾「可惜法正故去,否則必能阻止陛下東征之舉。」既然阻攔無用,出兵不可避免,如果諸葛亮指揮的話,有幾點錯誤,他絕對不會犯。一是把己方陷入不利地形中。古往今來,作戰就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諸葛亮指揮戰役無數,他又精通天文地理,不會將蜀軍置於如此險境的。二是沒有重點,處處結營。處處結營看似堅不可摧,其實很容易陷入被動。曹丕的軍事才能並未多麼突出,他都曾感慨,「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可見劉備這一招確實是一昏招。諸葛亮用兵如神,曾被司馬懿稱為「天下奇才」,他是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夷陵之戰,蜀漢戰敗的最主要原因是戰略問題。劉備在帶兵打仗上本就才能不顯,加之此次過於感情用事,以致戰略失誤。若是諸葛亮指揮,雖然未必能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但他至少不會出現這麼大的紕漏,以致最終蜀漢全軍覆沒。如果用兵得當的話,獲得勝利也並非不可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