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奪權為何能成功?根本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懿奪權為何能成功?根本原因是什麼?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司馬懿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談及兩晉的歷史,一定繞不開司馬懿這個爭議很大的歷史人物。他發動高平陵政變,為司馬氏篡魏奠定基礎,本應得到子孫後代的尊敬,晉明帝卻對這次政變十分慚愧,感慨:「晉祚復安得長遠!」

如晉明帝所言,司馬懿的孫子晉武帝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晉後,西晉只存在了50年。晉武帝的侄子晉元帝司馬睿在江南建立東晉後,「晉祚」又延續了103年。兩晉存在的時間加起來才153年,在這153年間,宗室內鬥、士族內鬥和外族入侵持續不斷,使中國陷入了一個比三國時代更加混亂更加漫長的分裂時代。

兩晉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受到了人們無情的指責,就連司馬懿也受到了無數的惡評,成了一個陰謀家。平心而論,讓司馬懿為他的子孫後代背鍋不太合適,但是他發動高平陵政變,的確為後代改變中國歷史的走向製造了重要條件。

司馬懿崛起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人,據《晉書》載,其祖先是楚漢戰爭時期的殷王司馬卬。東漢時期,司馬鈞、司馬量、司馬俊、司馬防世代為官,使司馬氏成了河內一個名門望族。

司馬防生有八個兒子,分別是朗字伯達,懿字仲達,孚字叔達,馗字季達,恂字顯達,進字惠達,通字雅達,敏字幼達,他的八個兒子知名當世,被世人譽為「八達」。東漢末年,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是第一個投入曹操陣營的人。與司馬朗私交很好的名士崔琰對尚未出仕的青年司馬懿的評價是「聰亮明允,剛斷英特」,認為司馬懿比司馬朗有前途。

出身名門、身處亂世的司馬懿在思考自己的發展方向時,顯然比哥哥司馬朗多了一份慎重。建安六年(201年),已經控制漢獻帝劉協的曹操首次辟用司馬懿,司馬懿「辭以風痺,不能起居」,為驗證司馬懿的話,曹操「使人夜往密刺之」,司馬懿「堅臥不動」,曹操這才放棄了辟用司馬懿的想法。建安六年時,曹操雖然已經在官渡打敗袁紹,但是中國北方兩雄並立的局面並沒有被打破,司馬懿不願為曹操效力,顯然是在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做出的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袁紹諸子後,徹底成為北方霸主,並擔任丞相。這年,曹操再次辟用司馬懿,並對使者下令「(司馬懿)若復盤桓,便收之」,司馬懿見局勢已經明朗,這次便不再推辭,從此和哥哥司馬朗同朝為官,為曹操效力。

司馬懿韜光養晦十餘年,一入仕途便展現了自己的才華,並和曹操的長子曹丕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進攻樊城,水淹七軍,威震中原。曹操聞訊大驚,產生了遷都河北的想法,司馬懿這時為曹操分析內外局勢,建議曹操聯合孫權進攻關羽,讓孫權襲擊荊州,以解樊城之圍。曹操採納司馬懿的計策,不僅樊城之圍得解,就連關羽也被孫權斬殺。

第二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建立魏國。司馬懿以藩邸舊臣的身份進入尚書省,成為魏國的重臣。黃初五年(224年)、黃初六年(225年),魏文帝曹丕兩次南征東吳,皆讓司馬懿留守京師洛陽,給予司馬懿莫大的信任。黃初七年(226年),魏文帝駕崩,司馬懿受遺詔輔政,和曹真、陳群共同輔佐魏明帝曹睿即位。

魏明帝在位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聯合東吳多次北伐魏國,魏國的外患因此不斷。魏國多事之秋,司馬懿不再穩坐中央,他開始駐守地方,統率軍隊平定內亂、防禦外敵。太和元年(227年),司馬懿平定孟達之亂。太和四年(230年),司馬懿和曹真一起討伐蜀漢,因諸葛亮防備嚴密,兩人無功而返。太和五年(231年),司馬懿首次在關中和諸葛亮作戰,他數次對蜀軍發動進攻,皆以失敗告終。青龍二年(234年),司馬懿第二次在關中和諸葛亮作戰,他改變主動進攻的策略,使用嚴加防守的策略,和諸葛亮展開長期的對峙,最終耗死諸葛亮,使蜀軍自動退兵。景初二年(238年),司馬懿又遠征遼東,平定公孫淵之亂。

司馬懿在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時期展現了他的政治才能,到了魏明帝時期又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的威望日漸增高,成為魏國舉足輕重的大臣。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駕崩,司馬懿又一次受遺詔輔政,輔佐曹芳即位。也就在此時,司馬懿的命運開始發生轉折。

魏明帝托孤

繼承人年幼時,老皇帝讓誰做托孤大臣,歷來是一件十分敏感的國家大事。司馬懿又一次成為托孤大臣,表面上看是魏明帝對他的信任,實際上,魏明帝托孤的過程頗為曲折,只要當時情況發生一點變化,司馬懿的命運就完全會是另一種結局。

景初二年(238年)冬天,魏明帝病重,他開始考慮安排後事。按魏明帝最初的想法,托孤大臣是這些人:大將軍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燕王曹宇是曹操的兒子,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肇是曹休的兒子,秦朗是曹操的養子,通過這份名單可以看出,魏明帝沒有像魏文帝那樣把皇室成員排除在權利中心之外,而是把皇族和同宗作為核心成員以鞏固皇權。

實際上,魏明帝想要達成自己的意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燕王曹宇性情謙讓,表示自己不願擔此重任,夏侯獻和曹肇又與魏明帝的兩位心腹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劉資有矛盾,劉放和劉資遂反對夏侯獻和曹肇輔政。魏明帝和劉放、孫資商議後,決定改變自己的計劃,重新任命曹爽為大將軍,並讓司馬懿參與朝政,與曹爽一起輔佐幼主。

曹爽年輕時以「謹重」出名,和魏明帝的關係一直很好,深得魏明帝的信任。當燕王曹宇、夏侯獻和曹肇被排除後,曹爽自然也就成了最合適也最重要的托孤大臣。魏明帝對曹爽的才能十分瞭解,他擔心曹爽不能掌控大局,於是任命孫禮為大將軍長史,以輔佐曹爽。

司馬懿被任命為托孤大臣時,他不在京師洛陽,尚在從遼東班師的路上。在路上,司馬懿先後接到了兩份詔書,第一份詔書讓他不必返回京師,而是西還長安,鎮守關中;第二份詔書則是讓他返回京師,輔佐朝政。第一份詔書出自魏明帝最初的決定,第二份詔書出自魏明帝最後的決定,司馬懿雖不知內情,卻感受到了政局的變化,他毫不遲疑,按照第二份詔書行事,加速趕回了京師。

景初三年(239年),司馬懿回到京師,見到了病危的魏明帝。魏明帝給司馬懿交代後事後,讓齊王曹芳抱住司馬懿的脖子,以表示自己對司馬懿的信任,把司馬懿感動得痛哭流涕。同日,魏明帝立齊王曹芳為太子,並很快駕崩,年僅八歲的曹芳隨後繼承帝位,魏國的歷史進入新的階段。

曹芳即位後,尊毛皇后為皇太后,加曹爽、司馬懿侍中,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看到曹爽和司馬懿一連串的稱謂,你可能會看不懂,筆者就在這裡簡單介紹下。曹爽的本職是大將軍,司馬懿的本職是太尉,大將軍和太尉都是外朝官,侍中是內朝官,「加侍中」使曹爽和司馬懿兼為內朝官,擁有了進入皇宮服侍皇帝的權利。「假節鉞」使曹爽和司馬懿擁有了代表皇帝行使特權的權利。「都督中外諸軍」使曹爽和司馬懿擁有了統領京師所有軍隊的權利。「錄尚書事」使曹爽和司馬懿擁有了總理朝廷所有政務的權利。用一個名詞來形容曹爽和司馬懿如今的地位,那就是:代理皇帝。

高平陵之變

曹爽剛執政時表現出了「謹重」的一面,他「以(司馬)懿年位素高,常父事之,每事咨訪,不敢專行」,但是當他嘗到權利的甜頭後,內心逐漸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滿朝望去,曹爽發現百官雖都是功臣元勳,卻沒有值得信任的夥伴,他於是開始組建起自己的私人團隊。曹爽把昔日的好友畢軌、鄧颺、李勝、何晏、丁謐提拔為自己的心腹幕僚,讓他們為自己出謀劃策。這裡有必要介紹下何晏,何晏和秦朗一樣,都是曹操的養子。何晏在學術上成就非凡,是魏晉玄學的創始人之一,當他進入權利中心後,帶動玄學成為一種社會風尚,影響了魏晉幾代人的思想。

何晏等勸曹爽獨攬朝政,建議曹爽尊司馬懿為太傅,剝奪司馬懿的一部分權利。曹爽依計行事,並任命弟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侍講,分割了司馬懿手中的權利。隨後,曹爽任命何晏替代盧毓擔任吏部尚書,而讓盧毓擔任僕射,掌握人事任命權;鄧颺、丁謐擔任尚書,掌握了尚書省的決策權;畢軌擔任司隸校尉,掌握了監察百官的權利。

曹爽的人事調整意在培植黨羽,同時也觸犯了司馬懿、盧毓等一眾老臣的利益。在眾多老臣中,黃門侍郎傅嘏第一個站出來批評何晏的舉措,卻遭到了何晏的報復,被罷免官職。曹爽集團見老臣們並不難對付,便沆瀣一氣,又對盧毓展開了行動,何晏先把盧毓從內朝調到外朝擔任廷尉,畢軌後上書奏免盧毓,這時,元老功臣和新晉權貴爆發了激烈的正面衝突,在元老功臣的爭辯和堅持下,曹爽最終妥協,重新任命盧毓為光祿勳,這次事件才算平息。

曹爽集團既然已經和元老功臣決裂,他們對待元老功臣便不再客氣了。大將軍長史孫禮性格耿直,曹爽認為孫禮妨礙自己專權,索性把孫禮調離朝廷,任命其為揚州刺史。此後,元老功臣遭到免職者不斷,就連推薦曹爽的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劉資也不能倖免,兩人在正始九年(248年)同時被罷免官職。

在地方上,曹爽亦安插了很多黨羽,他任命自己姑姑的兒子夏侯玄都督雍、涼州諸軍事,掌握了關中的軍政大權。正始九年(248年),曹爽任命李勝為荊州刺史,掌握了荊州的軍政大權。

曹爽實行專政之餘,還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新政的主要措施有:一,改革九品中正制,削弱中正的權利,把選拔人才的權利收回中央;二,改革州—郡—縣三級行政制度,撤銷郡守,實行州—縣制兩級行政制度;三,禁止權貴的奢華之風,提倡樸素節儉的風尚。任何改革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曹爽的新政無疑加深了自己和以元老功臣為代表的既得利益者的矛盾。

正始九年(248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元老功臣失去權力,他們對曹爽的不滿也達到了極點。屢被曹爽打壓的孫禮怒氣沖沖地找到司馬懿,斥責司馬懿不能「匡輔魏室,上報明帝之托,下建萬世之勳」,司馬懿回答道:「且止,忍不可忍!」

實際上,孫禮的態度就是元老功臣的態度。司馬懿自從被曹爽剝奪權力後一直不動聲色,暗中觀察著政局的發展,孫禮的話讓他明白,如今是時候利用元老功臣奪回失去的權利了。

嘉平元年(249年),曹爽帶著魏帝曹芳和親信們離開洛陽,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司馬懿趁機聯合元老功臣,以皇太后的名義發動政變,控制了洛陽。曹爽聞變後,驚慌失措,最終相信了司馬懿不誅殺自己的話,放棄了挾制皇帝進攻司馬懿的機會。曹爽回到洛陽後,被司馬懿軟禁起來,失去了人身自由。事情到了這一步,司馬懿取得勝利,元老功臣也都奪回失去的權利,政局又回到了他們希望的狀態。

或許是司馬懿年事已高,他不想給曹爽在自己死後翻身,報復自己家族的機會,也或許是司馬懿的野心使然,他不久便精心製造一起冤案,誣陷曹爽集團謀反,把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及其三族全部誅殺,徹底剷除了威脅自己地位的曹爽集團。

十年前,曹爽尊司馬懿為太傅,目的只是為了架空司馬懿的權利,方便自己專權。而今,司馬懿欺詐曹爽,殘忍屠殺曹爽集團,使高平陵政變的性質發生了變化,這不再是一場元老功臣反擊曹爽集團的政變,而是一場司馬懿企圖攫取魏國最高權力的政變。自高平陵政變後,司馬懿開始以權臣的形象示人,他的後代也將沿著司馬懿的路線一直走下去,不然,司馬懿家族若失去了權力,便也將落得個和曹爽家族一樣的淒慘下場。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