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諸葛亮聰明絕頂,不僅治國治軍是個能手,而且還發明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其中,「木牛流馬」是他發明的一個典型怪物。很多人被這個詞所誤導。其實,據史書記載,木牛和流馬是分開的,它們是不同的兩種東西。
據史書記載,在建興九年和十二年,諸葛亮北伐出祁山分別用木牛和流馬運送糧食。從時間的先後順序上看,流馬是木牛的改進版。此外,南朝宋的裴松之給《三國誌》作注時,曾引用現已失傳的《諸葛亮集》中有關木牛流馬的一段記載,對木牛形象進行了描繪,對流馬的部分尺寸進行了記載。然而,木牛流馬沒有具體的實物與圖形的留存,使得木牛流馬仍然讓人感到神秘。
根據古籍記載:「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特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木牛每天能走二十里,推木牛的人不會感到疲憊。此外,《三國演義》上還說,每一木牛可以攜帶十個人一個月的口糧。根據相關計算,漢代一人一年平均口糧大約是六百五十斤。而木牛可以承載著這樣重量的糧食在崎嶇山間小路上輕鬆的行走。要知道,這個重量無論是肩挑,還是背扛,一個人都無法承受。
與木牛相比,流馬只有些部分尺寸的記載,沒有留下具體的模型或圖形。其承重運輸能力也比木牛小許多,一次才能運載四斛六斗。據相關計算,也就是一百四十斤左右,但它具有精巧,行動快捷的特點。
由於一些原因的限制,木牛流馬沒有流傳開,就作古了。因此,歷代以至現代,有不少人根據文獻粗略的記載,再加上個人的理解,造出五花八門的東西。
最有影響的當然屬宋朝的陳師道和高承的觀點。北宋的陳師道有一段文字記載:「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宋代高承寫的《事物紀原》中也有記載:「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兩人均認為,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是蜀地的小推車。
如果說木牛流馬是小推車或者獨輪車的話,古籍史書上記載獨輪車在三國之前已廣泛使用,那麼諸葛亮不能是木牛流馬的發明人。
近代以來的學者有一個一致的看法,木牛流馬是一種人流推的四輪車,木牛大而笨重,流馬是木牛的升級版,小而靈活,特別適用於崎嶇難走的狹小山路。
此外,根據一些機械原理,有人也認為,流馬相當於是微型集裝箱,可以拆卸。在好的路段可以推著走,差的路段可以挑著走。由於一個箱子挨著一個箱子大量的運送物資,便被形象的稱之為流馬。
所以,如果有人想做一個牛形或者馬撞的東西,非常大的可能受到它們外表的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