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劉備會用人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劉備有慧眼會看人,像關張這樣沒於市井的奇才他都能發掘,這種言論的代表作品是黃易的《三國異俠傳》,賦予了劉備面相術這種法術或技能;
另一種說法是劉備會籠絡人心會收買人心,像趙雲這樣在公孫瓚下面好好賣力的一個傑出青年,僅僅因為被派去送他,一路上被他的言行鼓惑得就想跟他走了,如果不是劉備自己拒絕恐怕不用等公孫瓚死掉趙雲就已經歸順他了——這也正是大耳的手段所在,挖了你牆腳還不留下罪名,還給趙雲留下個仁義的好印象,高!實在是高!
還有一種說法是劉備會感動下屬,動不動就鼻涕眼淚一起出來,所謂哭出來的江山不無道理。弱的時候哭讓你覺得他可憐,這麼捨棄他有些不忍心;強的時候哭又會讓你覺得他心軟挺有人情味,其中「長阪摔阿斗」那齣戲的精彩演技更是為他的仁義形象大大加分;又有一種說法是劉備懂得體諒下屬,能夠寬容下屬。張飛的火暴脾氣,關羽的驕傲自負,龐統的相貌醜陋他都可以原諒,取其所長容其所短,不像曹操那樣性子急,一不開心就要殺要砍的,給人伴君如伴虎的感覺。
但我覺得還有一方面是劉備非常有優勢的,那就是人緣好,善於交際。你看三國天下那麼多諸侯裡面有多少和他關係不好的?上到袁紹呂布等公侯世家,下到陶謙劉璋這樣的小小州牧他沒有關係不熟的,這也是他可以流浪四方四處棲身的本錢啊!試想,三國所有君主裡面除了他大耳,誰還可以想到哪裡都能混碗飯吃呀?
而他和這些諸侯的人際關係如何而來?完全是當年討伐董卓的時候和他們一起擠一個營帳時結識的。當時參加那個PARTY的諸侯那麼多,沒有幾個能交成朋友的,大多還結下了仇怨,唯有他大耳交際於所有人面前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博得了所有人的信任和好感,為他日後的棲身生涯打好了伏筆。由此足以可見他的交際能力和長遠目光!
而他在那段棲身生涯中並沒有得過且過,更沒有破罐子破摔,而是非常積極的與其所在勢力的其他屬下同事搞好關係,為自己以後出來創業建立群眾基礎,博得盡可能多的人的信任,這是連我們這些現代人在處理同事關係過程中都經常忽略的問題。
而另一方面,他的公關宣傳工作也非常到位。他懂的包裝並宣傳自己,除了經常做些善事用些小舉動收買人心之外還懂得把這些信息散播出去,從而在全國範圍樹立起自己的仁義形象,並將這種形象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試想,「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在那樣信息封閉的時代他是如何讓自己仁義的名聲從河北從到華中,又從華中傳到江東和西蜀,連在西北那樣落後地區的馬超都能說早聽過他的仁義,談何容易?他是如何辦到的?看看諸葛亮訪問東吳時那次成功的外交活動中,他一共幾次提到大耳仁義?數數舌戰群儒時的談話記錄就不難知道了!假設他的所有外交代言人,包括簡雍孫干之流每次出訪或者接見外交友人時都這樣時刻把這種形象掛在嘴邊,他的仁義大名如何不傳遍天下?!
可見,劉備籠絡人心確實有一套,他憑藉著手段得個皇叔身份,然後大肆招攬賢才。唯一可惜的是,蜀漢後繼無人,空有仁義之名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