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劉璋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三國時代,烽煙四起,中原大地生靈塗炭,百姓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尋求躲避戰亂的樂土。
這時候,偏安一隅的益州猶如世外桃園般成為人們的希望之土,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評價益州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三國誌》中也說「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蜀土富實」,足見益州民殷地富,是無數人心中的理想國。
可惜益州雖好,卻遇到一個闇弱的主人劉璋。劉璋守著益州要人有人,要糧有糧,卻時刻擔心張魯作亂,為此還特地邀請劉備入川幫忙對付張魯。
那麼,既然劉璋治下的益州發展這麼好,劉璋對付張魯為什麼不找益州當地人幫忙,反而引狼入室找劉備幫忙呢?
一、劉焉治蜀
說起劉璋捨近求遠找劉備求助的原因,還得從劉璋家族與蜀地的淵源說起。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宗室劉焉目睹漢室衰微的狀況,想要找一方樂土以避災禍,於是他請求朝廷授予他益州牧的職位。
朝廷很快同意了劉焉的請求,當劉焉奉天子之命來到益州後,當地的士族賈龍還親自來迎接劉焉入城。
劉焉在益州走馬上任後,便開始實行寬容恩惠的政策,很快就得到了百姓們的擁護,人人都對這位新任長官劉焉充滿了期待。
誰知好景不長,政策實施了一段時間後,劉焉覺得自己在益州已經站穩了腳跟,於是他便撕下寬仁愛民的假面具,將手中的屠刀對準了他治下的百姓,首當其衝的便是益州的世家大族。
或許為了立威,劉焉曾一口氣冤殺掉益州豪門王鹹、李權等十多人,這一舉動驚呆了益州百姓。原本對劉焉滿懷期待的大族們被當頭澆下一盆冷水,瞬間熄滅了對他的全部期待。
劉焉大開殺戒搞得益州百姓離心離德,公元191年,當初迎接劉焉入城的賈龍失望之餘,起兵反抗劉焉。
一場惡戰下來,賈龍兵敗。至此,劉焉與益州大族之間的矛盾終於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眼見益州人已經靠不住了,劉焉不得不轉而尋求其他支持自己的力量,這時,一支外來人馬引起了劉焉的注意。
當時戰火連綿,益州是四方百姓避禍的樂土,聚集了許多外來的武裝力量。
據史料記載,「時南陽、三輔民數萬家避地入蜀」,這些遠來蜀地避禍的人成為了劉焉團結的對象,他們共同組成了支持劉焉的「東州軍」。
為了獨掌益州大權,劉焉不得不一方面嚴刑峻法對付益州大族,另一方面極力團結東州軍。
如此一來,劉焉雖暫時坐穩了益州牧的寶座,卻將益州社會完全撕裂,造成了益州當地豪族與外來東州軍之間尖銳的主客矛盾。
二、劉璋闇弱
益州人與東州軍之間的矛盾雖然尖銳,但由於劉焉用「威刑」震懾眾人,因此雙方矛盾立即爆發。
等到劉焉去世後,益州人趙韙覺得劉焉的幼子劉璋性格闇弱,應該不會繼續劉焉的恐怖統治,便推舉劉璋繼任益州牧。
誰知劉璋實在軟弱的過分了一些,他雖然沒有繼續用「威刑」嚇唬人,但桀驁不馴的東州軍他也管不住。
結果,「東州人侵暴舊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闕,益州頗怨」。
由於劉璋放任東州軍為非作歹,益州人士和外來者之間的矛盾不僅沒有緩和,反而愈演愈烈,最終爆發了聲勢頗大的趙韙之亂。
雖然劉璋最終在東州軍的幫助下平息了這場叛亂,但自此後劉璋再不信任益州當地人,轉而倚重起外來武裝力量了。
三、劉備入川
劉璋和益州當地人鬧翻臉的同時,也沒忘了讓自己的親信巴西太守龐羲去攻打張魯。
誰知龐羲實在不爭氣,接連幾次和張魯的作戰都以失敗告終。劉璋急得沒辦法,不得不繼續尋求外援來對付張魯。
一開始,劉璋把外援人選定為曹操,不過那時曹操北征烏桓,南抗孫劉,官渡勝了袁紹,白門樓滅了呂布,氣勢正盛,壓根沒把小小的劉璋使者看在眼裡。
受了委屈的使者一怒之下轉而勸劉璋和劉備結盟,這才有了後來劉備入蜀的一幕。
不過,雖然劉璋沒發現劉備吞併益州的野心,但益州能人甚多,為什麼大家眼看劉璋踏進坑裡卻不加以阻止呢?
其實,有人勸阻過他。
王累就曾為了勸阻劉璋,他不惜將自己倒吊在益州城門,但是,劉璋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
至於其他的益州大族本來就和劉璋相看兩厭,就算他們看出了劉備的野心,也沒有勸阻劉璋的想法。
對於這些益州世家來說,換個人主政說不定還是好事呢。有趣的是,曾經備受重視的外來人士在這個關鍵時刻也沒有勸阻劉璋。
這是因為在外來人士內部,劉璋也區別對待不同的人,這導致了法正這樣雖有才華,但不被重用的人也不願意幫助劉璋,益州人士和外來人士在坑劉璋上面難得的達成一致。
劉璋不得不依靠外來武裝力量的時候,也正是大家希望洗牌重來的時候,三方博弈下推動了歷史的指針,上演了劉備入川的精彩一幕。
防了外人一輩子的劉璋,就這麼被自己的宗室奪了益州,最終劉璋只得黯然遷往公安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