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得到臥龍鳳雛的輔佐 劉備最後為何落到白帝城托孤的下場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在得到臥龍鳳雛的輔佐 劉備最後為何落到白帝城托孤的下場

還不知道:劉備和臥龍鳳雛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在《三國演義》 中流傳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 。諸葛亮號稱臥龍,龐統被稱鳳雛,兩個人都是三國亂世中出類拔萃、名揚天下的人物,且都選擇了追隨輔佐劉備,也是劉備麾下的重要謀士參謀和股肱之臣,不過卻為何沒有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值得人細思。在演義中兩人是正副軍師,而在正史中,兩人在劉備的心中地位完全不一樣,相差太大,劉備對待兩人的態度更是天壤之別。其中的故事便要細細說來。

拜訪態度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劉備求賢如渴,希望有人能幫助他成就大業,於是在徐庶和司馬徽的提議下去拜訪諸葛亮,便有了後世佳話「三顧茅廬」。可以說諸葛亮是「受命於危難之際」,龐統原在周瑜手下作功曹。周瑜去世,龐統送葬到吳地。不久龐統便去投奔劉備,並不受劉備待見,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在任期間不理縣務,被免官。後因魯肅寫信給劉備加上諸葛亮的推薦,劉備心裡極不情願但也重新召見龐統,並委以重任。

雖然二人都被劉備任命為軍師中郎將,擔任了一樣的官職,也算是同等對待、一視同仁了。但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還遭到了諸葛亮的拒絕,龐統主動投奔劉備卻不受待見,由此可見劉備更傾向於諸葛亮。在《三國演義》 中流傳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 。諸葛亮號稱臥龍,龐統被稱鳳雛,兩個人都是三國亂世中出類拔萃、名揚天下的人物,且都選擇了追隨輔佐劉備,也是劉備麾下的重要謀士參謀和股肱之臣,不過卻為何沒有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值得人細思。在演義中兩人是正副軍師,而在正史中,兩人在劉備的心中地位完全不一樣,相差太大,劉備對待兩人的態度更是天壤之別。其中的故事便要細細說來。

心裡地位

《三國誌 諸葛亮傳》記載: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原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這就是說劉備對諸葛亮很好,兩個人幾乎是形影不離,引得關、張二人有點不高興。劉備勸解關羽和張飛說,我有了諸葛亮,就像是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可以看的出劉備和諸葛亮是非常親密的,也是非常敬重,甚至為了諸葛亮不惜冷落自己的結拜兄弟。對待龐統可就大庭相徑了,表面上和顏悅色,可一旦惹到劉備不高興,那可是毫不留情面。

《三國誌 龐統傳》記載:於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統逡巡引退。劉備和龐統帶兵攻打益州的時候,在涪城這個地方召開宴會慶祝,劉備對旁邊的龐統說:今天的宴會,真是非常高興啊!龐統回答說:帶兵攻打別人並以此為樂,這不是仁者該做的事。可劉備一聽就勃然大怒道:,武王伐紂也是歌舞昇平,難道他不是仁義之兵嗎?你說的話太不適當了,還是趕緊出去吧。

於是龐統匆匆退出去。從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來,劉備當著眾人的面真是絲毫不給龐統台階下,而且話語比較重。可以說劉備對龐統「翻書比翻臉快」。不過據史料記載,後來劉備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便特邀龐統對其賠禮道歉,君臣二人和好如初。雖然如此,但劉備絕不會像對待龐統一樣對待諸葛亮,讓其當眾難堪。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劉備親密一個,冷落一個,對待諸葛亮和龐統的態度和心裡地位的截然不同,多少會讓龐統感到失落和淒涼,心也因此疏遠並產生間隙,甚至會去嫉妒和憤恨。倘若劉備能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像對待諸葛亮一樣對待龐統,蜀國的命運會不會因此好轉?是否劉備也能完成他的大業和抱負?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歷史不能重來,也沒有真相,只有一個道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