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攻打東吳的時候 諸葛亮為什麼不出手阻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在攻打東吳的時候 諸葛亮為什麼不出手阻止

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劉備伐吳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公元二百一十九年,大將關羽從江陵起兵,向北方的襄樊一帶進軍。在這次作戰中,關羽盡顯著名將領本色,乾脆利落地將龐德斬於馬下,並生擒了大將於禁。敵軍聽到關羽名字,無不膽戰心驚,四散奔逃。但是,戰事瞬息萬變,激戰正酣的關羽無暇後顧,放鬆了對後方江陵的警戒。

正是由於他的這一疏忽,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敗局。

東吳一直對關羽虎視眈眈,只是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前去進攻。呂蒙看到江陵空虛,於是,果斷過江攻擊江陵。同時,陸遜引兵而上,將關羽的退路完全封鎖。呂蒙動作之快,謀劃之密,令關羽措不及防。退無可退之下,一代著名將領自此隕落。

劉備聽到關羽逝世的消息後,捶胸頓足,立誓要征討東吳,為兄弟報仇雪恨。可是,劉備的計劃並不能順利進行。當時,他本想任命張飛為先鋒,但是,在出征之前的晚上,張飛竟被手下所殺。這下一來,劉備的伐吳計劃就徹底被擱置了。

劉備痛定思痛之後,趙雲成為了他心中的最佳人選。趙雲追隨他多年,一直忠心耿耿,有膽有識。而且,趙雲為人十分謹慎,相比於被仇恨沖昏頭腦的張飛,趙雲更加適合作為伐吳的大將。令劉備沒有料到的是,一直追隨自己的趙雲,這次竟然反對起自己來。

趙雲十分堅定地認為:此時的大敵是曹魏政權,而並不是孫權。此話雖將劉備駁的啞口無言,但劉備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不僅是趙雲,連深謀遠慮的諸葛亮也同樣反對此事。作為聯合東吳方略的堅定支持者,諸葛亮早已看出了東吳只能作為援軍而不能作為目標。

孫氏一脈在江東經營多年,孫權更是才氣逼人,萬萬不能小覷。而且,如果曹魏趁機來攻,後果將不堪設想。

但是,心如明鏡的諸葛亮為什麼不出面反對呢?

正是由於諸葛亮十分睿智,他才將此事看的通透。他跟隨劉備多年,深知劉備的脾氣與性格。如今,劉備怒氣當頭,任何人前去勸阻都無濟於事。趙雲講的頭頭是道,可並不能以理服人。倘若,自己此時再去勸阻,只會起反作用,甚至,還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混亂。與其這樣,還不如閉口不言,以維護主公的權威。

劉備對諸葛亮的沉默心知肚明,所以,並沒有逼迫孔明前去征討東吳。這樣一來,雖然君臣之間的意見發生了分歧,但並沒有產生隔閡。後世之人對劉備極為推崇,這與他優秀的領導才能是分不開的。趙雲和孔明的反對尚且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麼魏延也沒有跟隨劉備出征呢?按說,劉備對魏延有知遇之恩,魏延肯定是要跟劉備站在同一戰線上的。

其實,魏延之所以沒有隨軍出征,是因為他有著自己的考慮。

當時,魏延剛剛被授予漢中太守的官職,還沒有站穩腳跟。倘若,此時隨軍出征的話,漢中之地就少了一位強勢的大將。而且,此戰並不是一兩個月就能夠打完的,與其東征去謀取一個不穩定的前程,還不如鎮守漢中,慢慢將自己的勢力滲透下去。

魏延勇武過人,並且自命不凡,除了孔明之外,他幾乎沒有畏懼的人。孔明坐鎮之時,魏延雖然偶有牢騷之言,可並不敢輕舉妄動。劉備準備伐吳之時,孔明不發一言。魏延看在眼裡,已經明白了東征的難度。因此,儘管懷著對劉備的感恩之心,魏延仍然沒有隨軍出征。

劉備雖然被怒火沖昏了頭腦,可是,並沒有做的太過分。否則,如果他硬要點將的話,趙雲和孔明定會被逼著出征。魏延雖然沒有表態,可如果他點名要求,魏延豈有不隨軍之理?

當時,劉備已經快五十歲了。多年的艱苦創業,令他非常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他雖然一直在捨命相搏,可一直都將最困難的事情留給自己。入蜀的時候,劉備身先士卒,率先殺入重圍。伐吳的時候,他也是御駕親征,從不貪生怕死。

同劉備相比,魏延就相差甚遠了。

漢中地區的防衛,其實完全可以交給趙雲和孔明。而且,當年劉備力排眾議重用他,此刻正是他報答知遇之恩的時候。魏延如果隨軍出征的話,定能讓劉備的信心更加堅定。這樣一來,一舉吞滅東吳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惜的是,歷史並不能假設。

公元二百二十二年,劉備軍推進至夷陵、夷道一線,被陸遜大軍阻擊,無法前進,陸遜軍又堅壁不出。由於蜀軍已經進入吳境六百多里,沿途一些險要關口需要派兵把守,同時掩護後方的運輸線。陸遜抓住時機火燒連營,大敗蜀軍後陸遜指揮東吳人馬,對劉備進行了瘋狂的追擊。

此次追擊,幾乎在馬鞍山生擒劉備,劉備靠傅彤,程畿等人以命相搏,才僥倖突出重圍,退入到了白帝城。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三國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