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劉備伐吳,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眾所周知的是,如果皇帝親自帶兵出征,那就叫做御駕親征,但是這種事情還是非常的少的,不因為其他的原因,只是因為皇帝親征的動靜還是非常大的。其實我們都知道,皇帝一般都是在京城裡面揮斥方遒的,並且很少會到戰場的第一線,除非是不得已的時候才會去,而往往這個時候就代表著自己的帝位受到了影響。但是在劉備稱帝第二年時卻親自帶兵討伐東吳,結果卻是被東吳的陸遜給打敗了。劉備的這次出兵不但使蜀國的大將損失了很多,同時也讓蜀國大傷元氣。由於這次的失敗,劉備大病不起,同時也間接的導致了他次年的去世。那麼,仔細想一想為何劉備討伐東吳還需要親自走一趟呢?
首先是因為當時的諸侯還是比較習慣這樣的做法。漢朝末期的時候,因為董卓廢掉了漢少帝而另立劉協為帝,從而引起了關東士族的不滿。於是,諸侯們也是紛紛開始討伐董卓,其實大家只是藉著這個口號各自懷有自己的心思,他們每個人都想著擴大自己的勢力,這也導致了討伐董卓的道路中途夭折。在這段時間裡面,諸侯要是想要站穩腳跟不被其他人給吞掉的話就必須要有自己的軍隊,但是這個軍隊要是想要真正的被自己掌控的話,務必需要這些人親自的帶隊。所以說曹操、孫策和劉備他們幾個都是這麼做過的。
曹操雖然沒有做皇帝,但是當他當上魏王的時候其實已經是皇帝了,這時他們的軍權基本上都掌控在曹氏和夏侯氏的手裡,儘管像張遼這樣的大將軍能夠掌控一隻軍隊,但是他們還是難以成就大事,因此,曹操在晚年的時候是可以不用親自到戰場第一線的。儘管這樣,對於像漢中這樣的地方,曹操還是需要親自帶兵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蜀國大臣的一直反對使得劉備不得不這麼做。劉備討伐吳國的時候,實際上當時的大臣們都是很反對的。事實上史書有記載,他想要東征的時候除了張飛以外還是很少有人支持的,像諸葛亮這樣的心腹其實大多也是持反對意見的。在這種情況下,劉備還想要東征的話就不得不御駕親征了,否則還有誰能夠抗住當時的輿論壓力呢?只有皇帝自己親自帶兵,那些反對的人才不太敢說話了。所以如果從這個方面考慮的話,劉備這麼做也是不得已的。
第三個原因就是當時的劉備手上也是沒有能夠使用的人了,劉備是在公元222年討伐東吳的,這時候原本的四員大將也是僅僅剩下張飛一個人了,關羽是在荊州被殺的,這也是他為什麼要東征的原因。黃忠也是在兩年前就去世了,而馬超是在這年去世的,不過就算馬超還活著的話,我想劉備也不會將這個大任交給他的,因為說實話劉備還是不太信任他的。所以最後就剩下張飛一個人,但是張飛對待士兵的態度又不是非常的好,他經常的回鞭打士兵,往往打完之後還是會把他們留在身邊,劉備認為這樣的做法是在給自己的身邊埋下隱患。所以劉備覺得不適合讓張飛來擔當此重任。事情也果真如劉備擔心的那樣,張飛在準備去江州與他集合的路上就因為對士兵不好被部下給殺死了。
其實除四大將之外蜀國還是有幾個人的。但是諸葛得鎮守國家,保證後勤供給,所以諸葛是不能夠出征的。趙雲其實是沒有獨立帶兵面對大戰役的經驗,所以在劉備死後將兒子也是托付給諸葛和李嚴,而並沒有交代趙雲,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趙雲單兵作戰的能力還是可以的但是帶兵作戰的能力卻是不太可以的。
所以說,劉備的蜀國實際上已經沒有能夠獨立帶兵出去征戰的人了,從劉備東征的事情上面也是能夠看得出來劉備對人還是很和藹的,但是他並不能夠大膽的使用新人。由於人才的缺乏,蜀國實際上是處於一種危機狀態下的,都聽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這個時候的劉備如果不去東征,蜀國的境地也不是優勢的,特別是等到各方勢力擴張後,蜀國的處境不是樂觀的。所以,劉備想要討伐東吳的想法也是迫不得已的,因而劉備親自出征的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