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禪投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說到後主劉禪很多人可能會脫口而出,扶不起的阿斗。按道理來說,虎父無犬子,劉備雖然是布衣出身,但是卻胸懷大志,憑借自己的才能問鼎三國。
可是為什麼劉禪卻是一個敗家子呢?公元263年,成都被鄧艾大軍圍困,天下下人心惶惶,後主劉禪開城門投降,蜀漢徹底滅亡。那麼劉禪投降真的是自己的本意嗎?他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支持北伐
諸葛亮死後,蜀國內部政權其實並不穩定,群臣之間意見不一,內部矛盾頻頻發生,劉禪這個時候其實也是左右為難,自己不能偏向任何一方,自己的一個決定都有可能引發蜀國戰亂。不過在諸葛亮死之前,劉禪的一些決定是很堅決的,比如說,支持北伐!劉禪並不是個昏君,從他支持北伐就能看出,如果他真的貪圖享樂,完全可以拋棄北伐的概念,自己貪圖享樂,諸葛亮就是有心也是無力。
之所以我們感覺劉禪昏庸無能是因為身邊小人太多,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這是諸葛亮給劉禪的忠告。不過諸葛亮死後,劉禪身邊的小人就開始活躍了,特別是宦官黃皓,整天甜言蜜語,劉禪遭受蒙蔽,做出錯誤的判斷,以至於在成都被圍的時候被小人勸說投降,導致蜀國滅亡!
劉禪不願戰亂橫飛
其實在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中,蜀國的國力早就已經大不如從前了。特別是在諸葛亮死後,蜀國國力再次下降,自身擁有的國力也只能勉強自保,根本不足以對外開戰。當時成都被圍困,成都內部仍然有大量糧草,軍隊,如果劉禪願意完全可以死守。
不過就算如此,蜀國自然不能挽回大局,滅亡是遲早的事情,但是如果自己堅持固守,那麼苦的是黎民百姓。蜀國的家底和魏國是沒法相提並論的,當時鄧艾大軍已經突破了蜀國防線,遲早魏國大軍會蜂擁而至,等他們來了,成都必將變成一座死城。而劉禪在不濟也是一代君王,看著自己的百姓遭受戰亂,這是一個君王的恥辱。如果自己犧牲君王的位置,那麼數以萬計的百姓安然無恙。相比之下,自己的皇位算得了什麼呢?
權利被架空
其實自從蜀國建立以來,蜀國內部就生出了四個政權,一個是諸葛亮為代表的,另外三個分別是宦官黃皓和黃皓為首的閹黨,諸葛瞻,丞相費禕這三人。由於諸葛亮生前權勢比較大,這三方勢力還不敢太過分,但是諸葛亮死後,四方政權變成了三方政權,朝廷內部權利爭奪激烈不堪,甚至劉禪的話都被當做耳旁風。
而劉禪由於沒了諸葛亮的輔助,再加上自己平時對三代勢力的怠慢,以至於沒有一方勢力為自己效勞。而這一切劉禪自己內心也是很清楚的,但是自己沒有諸葛亮那樣的魄力和實力,只能看著自己被架空。而這時正好成都被包圍,劉禪心想,與其做一個傀儡皇帝還不如不做皇帝,也就有了後來的投降。
其實綜合來說,無論是外部壓力還是內部因素,蜀國的滅亡都和曹魏有一定關係。不止是對劉禪個人來說,對任何人來說,蜀國的滅亡都是不可避免的,人才凋零,政權瓦解,內憂外患,哪怕是諸葛亮再活十年也改變不了蜀國最終的命運。對於劉禪這個君王,我個人認為不至於用昏庸無能來評價,只不過一個普通皇帝卻被交付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你非要說他傻,那也是被劉備摔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