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 司馬昭為什麼沒有殺劉禪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 司馬昭為什麼沒有殺劉禪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蜀漢劉禪,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提起安樂公國,許多人或許有些陌生,內心會生出這樣的疑問,這是什麼國家?怎麼沒有印象,其實安樂公國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它只是一個國中之國,一個蜀漢皇帝投降被曹魏優待的封國,首任國君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他就是劉備的兒子、蜀漢的最後一位皇帝—劉禪。

公元263年,隨著曹魏大軍壓境,劉禪不顧群臣之意,聽從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向曹魏投降。曹魏兵不血刃的接管蜀漢國都,至此東漢末年分三國的三國時代走向終結,三國魏蜀吳中的蜀漢不在、曹魏也被權臣司馬昭徹底架空,離被取代也只是時間問題,吳國雖在但也是江河日下。聽聞蜀漢劉禪的投降,司馬昭開心至極,立馬遣兵將劉禪以及一些蜀漢重要大臣一起送往洛陽。在洛陽城魏元帝曹奐在司馬昭的授意下接見了劉禪等人,並對他們進行封賞,其中封劉禪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以及其他封賞等,對於跟隨劉禪而來的一些蜀漢大臣,曹奐也進行了封賞,具體史書是這樣記載的:皇帝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郤正、殿中督張通並封列侯。

對一國降臣,如此封賞,不可謂不說曹魏或者司馬昭的大手筆,曹魏(司馬昭)如此優待劉禪等人,自然有其目的性,按說蜀漢已經被滅了,已經被曹魏接管了,司馬昭完全可以在劉禪來洛陽之後一殺掉之,可現實情況卻是劉禪被善待了,沒有被賜予毒酒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去世之法,這是為何呢?

其實對於劉禪的投降,剛開始司馬昭還是帶著防備之心的,他深怕劉禪不是真心投降,曾多次予以試探,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試探就是劉禪說出「此間樂,不思蜀」的那個經典名言。話說劉禪被送到洛陽之後,有一次司馬昭特意設宴款待劉禪,在宴會上,司馬昭故意命人演奏蜀中樂曲,並以歌舞助興,這時蜀漢的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掩面或低頭流淚,唯獨劉禪不為所動,沒有半點悲傷之意。司馬昭很奇怪,故意問劉禪:「頗思蜀否?」劉禪則回答:「此間樂,不思蜀。」之後倆人又閒扯了許多,自此之後司馬昭對劉禪不再懷疑,劉禪也安樂的在自己封國度過餘生。

當然以上只是權臣司馬昭對劉禪的試探,其實更深層次講司馬昭如此優待劉禪其深層含義有以下幾點,其一噁心曹魏政權,蜀漢的投降讓本就是傀儡的曹奐不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作為東漢末年崛起的三國,蜀漢敗在了後人的手裡,連皇帝都投降放棄了先祖的基業。自己先祖創建的曹魏何嘗不是敗在了後人的手裡呢?只是此時還沒有被取代罷了,曹奐知道自己被迫禪讓或者意外身死只是時間問題,可就算知道如此,曹奐還得在司馬昭的授意下賞賜階下囚劉禪,如此情形若是讓曹魏創建者知道該做何感想。

其二不殺劉禪,優待劉禪則是為了彰顯曹魏(在司馬氏的眼中曹魏早已是自己的天下,只是時機不到沒有取代罷了)的仁義和氣度,順便籠絡人心;同時也是做給外面的人看的,那主要是給誰看呢?一個是給蜀漢百姓看的,當時蜀漢雖然在劉禪的帶領下投降了,但還有一些殘部在頑強抵抗,另外曹魏接手了蜀漢,自然要派官員、將領前去治理,若此時蜀國的百姓知道自己的君王在洛陽被優待,那他們的抵抗行為會減少許多,叛變反抗的事情也會大大減少。另外一個是做給東吳看的,當時曹魏實力雖然遠勝於東吳,但想要不費吹灰之力的佔領東吳還是有困難的,此時劉禪的投降可以給東吳做一個表率,潛台詞就是你看劉禪投降後,被我們如此優待,你也不要做無所謂的抵抗,趕緊投降吧!至少在心理層面上,東吳那種拚死反抗的心理被干擾,就算不能真的讓東吳直接投降,至少在以後想要討伐東吳時,減少了他們寧死不降、拚死抵抗的決心。

其三不殺亡國之君劉禪,主要是當時的人在意名聲,還有著先秦時期的遺風,講究所謂的滅國不絕祀傳統,即國家可以滅,但該保留的祭祀還是會給你保留,比如曹魏取代東漢時,也是將漢獻帝劉協優待起來,允許漢獻帝劉協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劉禪是投降過來的,禮儀稍微是要降低的,但在封國內祭祀先祖還是可以的。後來曹奐禪讓天下給司馬炎後,司馬炎也是允許曹奐在封國內祭祀先祖同樣是這個道理,只是後來的宋武帝劉裕不講武德在逼迫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後殘忍地將其殺害,首開惡例,自此之後禪讓的君主很難有善終的了,當然這是後話。

總的來說劉禪投降後被優待有其必定性也有其偶然性,他的必定性在於自從蜀漢的肱骨定軍之神諸葛亮去世後,蜀漢軍心不再,劉禪又志不在收復河山,朝堂又被奸佞之臣干擾,蜀漢國力每況愈下,在此情況下蜀漢面對國力強盛的曹魏豈有不被吞併之理;他的偶然性在於劉禪投降的時機和時代,他投降曹魏之時,曹魏外有東吳的掣肘,內有司馬氏的篡權,如此劉禪被樹立為典型也在情理之中,再加上當時的時代對亡國之君還比較友好,劉禪就是在這樣的複雜時局中為自己爭取了一個相對完美的結局。

參考資料:《三國誌·卷三十三·蜀書三·後主傳第三》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

《三國誌·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