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中,對於諸葛亮的描寫可謂是神人也。足智多謀、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是智慧的化身,他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他以一己之力抗魏聯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這樣一位近乎完美的人物,卻在劉備死後,沒有自己稱帝,反而去扶持了軟弱的阿斗。
諸葛亮才智雙全,他應該能夠很清楚的意識到,蜀漢之所以能夠三分天下,就因為姓劉,劉備起兵之初就自稱是中山靖王的後代,他身上流著高祖皇帝的血脈,以正統自居的劉備身邊不乏名士良將,也為他奪取劉嶂基業出師有名。而同樣精明的曹操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做到魏王,但自己卻不稱帝,等到滅諸侯後才讓兒子篡漢。
雄霸江南的孫權也始終以吳侯自居,直到魏、蜀稱帝后他才登上黃帝的寶座。劉備稱帝也是在漢獻帝劉協被廢後以代帝的名義而為,三位雄才大略的梟雄都輕易不登皇位,其目的已經很明顯,都是害怕成為別人口誅筆伐的對象,作為蜀漢奠基者之一的諸葛亮更是明白這一道理,如果他奪取了蜀漢的天下,則必定會成為眾矢之的。
另一方面,諸葛亮也清楚蜀漢目前的實力以及所處的境遇。彝陵一役之後,蜀漢的兵力損傷過半,尤其是失去荊州這一戰略要地之後,蜀漢的國力也大打折扣,此時的蜀漢,北有曹魏虎視眈眈,東有強吳伺機而動,西南有諸宜蠢蠢欲動,如果此時蜀漢再發生內亂,亡國就在眼前,那麼諸葛亮不僅要背篡位之惡名,又不能守一隅之地,聰明如諸葛亮者決不會冒此大險。
相反,諸葛亮挾阿斗令諸將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胸無大志的劉禪對軍國大事沒有興趣,這就給了諸葛亮施展自己的才華創造了良好的機會,也才有他以區區蜀中之力抗擊強魏那麼多年。
對於這些局勢,諸葛亮有自己清晰的認識,同時也做出了一些正確的決斷。但是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很多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對用人的失誤、對人才的限制,這點是很嚴重的。諸葛亮輔政後,事無鉅細,每件事都要親自過問,這看上去很令人欽佩,敬職敬業,但無意中卻限制了人才的發展。諸葛亮病逝後,蜀漢無人有能力輔佐阿斗治理朝政,使得蜀漢頃刻間土崩瓦解。不得不說蜀漢真的是成也諸葛,敗也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