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無可奈何才選擇劉禪作為繼承人的嗎?當時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是無可奈何才選擇劉禪作為繼承人的嗎?當時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劉禪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提到劉禪,也許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具體是誰,但是如果我們提到了劉阿斗,你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那個被趙雲在魏軍圍攻中七進七出救出的劉阿斗啊,那個爛泥和不上牆的阿斗。但是這個爛泥和不上牆的阿斗卻偏偏當上了蜀國的皇帝,要知道,劉備據史書可考的就有至少四個兒子,都說明君有識人眼光,一個人的性格從小就能初顯端倪,那麼劉備是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我們後世頗多惡評的劉阿斗呢?

這時候,我們就要結合一下歷史背景了,當時正值漢室傾覆之際,曹操挾天子亦令諸侯,群雄逐鹿,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互相牽制的局面,其中,以魏國的國力最強,蜀國的國力最弱,但蜀國依據川蜀天險還能勉勉強強自保,但這畢竟不是穩妥之計,急迫的形勢催促劉備進行皇位繼承人的選擇,萬一哪天自己駕崩了,自己打下的蜀國江山還能最終落在自己劉氏宗親的手裡。

然後,我們來看看劉備有哪四個有能力繼承皇位的兒子?大子劉封,二子劉禪,三子劉永,四子劉理,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古代皇帝立太子的規矩,那就是嫡長系繼承製,其實這個詞語可以分開來理解,嫡,就是必須要立與正室夫人生的兒子,古代皇帝都是有很多後宮的,但是立太子就必須立皇后所生的兒子,每個朝代都是遵循這樣的規則,當然也不乏庶人生的兒子實力太強從嫡長子手中奪得皇位的,但是嫡長子為尊始終是中國封建皇室傳遞的正統,其次是長,就是立太子要挑年紀大的立,如果是庶長子和嫡幼子衝突的話,那麼就以嫡為尊,立嫡幼子。

那麼疑問就來了,為什麼劉老爹沒有挑長子劉封立儲呢,因為劉封,根本就不是劉備的親兒子!他只是劉氏宗親的一個侄子,羅家寇氏的兒子,劉備是肯定不會把自己的皇位傳給外人的,所以劉封基本上都沒有被劉備考慮進皇室角逐戰裡,開始就被踢出局了,這時候,就只剩下劉備的三個兒子參與皇位爭奪戰了,但是,三個兒子都不是主動參與帝位爭奪戰的,三個幾歲甚至十幾歲的孩子怎麼會意識到自己已經參與到這種需要高度勾心鬥角權謀智計的高端局呢,三個孩子是完全沒有意識到屬於自身的皇位爭奪戰就這麼早的開始並結束了。

所以,被劉皇叔正室夫人昭烈皇后甘夫人生的二兒子劉阿斗就理所當然的走上了他的儲君之路了,但是呢,我們也許會有一個疑問了,立儲君可不是小事,對儲君的品格肯定會有一個考量,否則怎麼扛起一個王朝的重擔呢?這也要怪當時的亂世了,漢室衰敗之際,曹操挾持軟弱的天子來命令諸侯,王莽奪政,這些強權人物動不動就立個小皇帝然後廢除,這種現象讓劉備警醒了,所以劉備才會在自己自封漢中王后,馬上就立年僅12歲的劉禪為王儲,然後自己封為蜀國皇帝後就立其為皇儲,劉備這是在未雨綢繆,早做準備啊。然後呢,其餘的兩個孩子就這麼稀里糊塗的也被淘汰了,亂世需要的是內部的統一,可以說皇位爭奪戰是內耗,是極端損耗財力與物力的,甚至可能導致政權的傾覆,而正忙於鞏固自身的劉玄德是肯定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自己費勁腦力和心力建立起來的大蜀江山怎麼能讓自己的三個兒子毀於一旦呢,為避忌這種情況在搖搖欲墜的蜀國發生,還是早立劉禪為皇儲比較好。

劉禪其實也沒有我們說的那麼不堪,後世只是對他投降後去當安樂縣公所不齒,而且出師表太有名了,我們固有的認知就是他始終是被諸葛亮照顧的劉阿斗,其實他做的已經比歷史上非常多的皇帝要好了,被諸葛亮從小就嚴格要求,學習治國的大道理,在三國亂世中讓蜀國多存世了40餘年,並且在位期間努力發展農業生產,只是後期太過相信一個姓黃的宦官,才讓蜀國招致瓦解,我們的劉禪肯定是將諸葛亮先生的親近君子,遠離小人的諄諄教導拋於了腦後,並且也不太會用人之術,才招致了後期蜀國的滅亡。所以說,劉禪在皇位角逐戰中,基本上沒有花什麼氣力就登上了皇位,長兄是自己老爹收的義子,三弟和四弟又太小,要知道劉備駕崩的時候,劉禪才十七歲,三弟和四弟才根本就沒有爭奪皇位的野心和實力,不需要像唐朝的皇帝李世民那樣,在皇宮內發動政變,殺掉自己的大哥和三弟,逼迫自己的老爹退位,所以說,我們的阿斗皇帝,基本上就是一路上躺著成皇帝的,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流血政變,所有的事情都朝著向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真的是想不成皇帝都難。

歸根結底,劉禪一帆風順即位的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都站他這裡了,這劉禪簡直就是個幸運兒啊縱觀歷朝歷代的帝位爭奪戰,沒有哪一場不是舌劍唇槍,明槍暗箭的,哪一場不是伴隨著流血與殘酷的犧牲?歷史上的玄武門政變,曹植為難曹丕的七步詩,等等,但是我們處於尷尬境界的劉備已經等不到兒子們長大了,萬一自己駕崩了,而兒子卻還在忙著爭奪皇位,那可才是真的內憂加外患,還是及早挑選一個繼承者把這種現象扼殺在幼年時期吧,劉禪的順利上位確實是中國皇位爭奪史上的一種令人非常驚訝的奇跡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