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滅亡作為統治者的孫皓為什麼不南遷 主要還是因為四點原因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吳滅亡作為統治者的孫皓為什麼不南遷 主要還是因為四點原因

還不知道:孫皓為何不遷都南方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晉滅吳之戰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晉武帝司馬炎發兵水陸並進,直取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一舉滅吳國,實現一統天下的戰爭。公元279年十一月,晉武帝發兵二十餘萬,分六路進軍攻打吳國。到了公元280年,在東線戰場,吳國丞相張悌率領三萬軍隊渡過長江迎戰,被晉朝的軍隊夾擊大敗而歸,晉軍當機立斷,揮師直指建業,吳軍驚恐怯懦,不戰而降,士卒聞訊逃散,於是吳國宣告滅亡,這意味著三國時代的徹底結束。

在晉滅吳之戰中,東吳不僅缺乏積極抵抗的決心,而且也沒有遷都南方,以此繼續抵抗西晉的打算。換而言之,在西晉大軍剛突破長江防線後,東吳就基本上放棄抵抗了,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東吳之所以沒有遷都南方,以此繼續抵抗西晉,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就第一點來說,在長江防線被攻破之後,東吳已經無險可守。在魏蜀吳三國中,曹魏的實力是要遠勝於蜀漢和東吳的,而蜀漢和東吳之所以能和曹魏三國鼎立,前者離不開山川之險,後者離不開長江之險。如果沒有這些天塹帶來的防禦優勢,蜀漢和東吳根本撐不到三國後期。

在此基礎上,等到晉滅吳之戰時,西晉已經擁有了原先曹魏+蜀漢的疆域了,這讓東吳顯得更加弱小了。因此,在長江防線被突破後,東吳人心惶惶,至於孫皓這位皇帝,更是一下子失去了抵抗了意志,只能效仿蜀漢後主劉禪,備亡國之禮,素車白馬,肉袒面縛(兩手反綁),銜璧牽羊,大夫衰服,士輿櫬(把棺材裝在車上),以此歸降西晉。

就第二點來說,東吳將士幾乎不願意再戰了,這讓孫皓即便想要遷都南方,也缺乏必要的力量了。公元280年三月,進軍順利的王濬水軍抵達離建業只有數十里遠的地方時,孫皓才派出遊擊將軍張象率一萬水軍迎敵。對於孫皓來說,自然對張象寄予厚望,也即指望他可以抵擋西晉大軍。

不過,讓孫皓絕望的是,這張象還沒有正式交手,就投降王濬了。緊接著,孫皓還想負隅頑抗,又派出陶濬迎敵,陶濬說:我只需要兩萬兵馬,就能擊破地方。但是,他第二天準備出兵時,發現二萬兵馬一夜之間就跑光了。在東吳滅亡之際,這些事情顯然迅速蔓延開來,以此嚴重挫傷了東吳將士的士氣,導致最後無人願意一戰。

進一步來說,這和蜀漢滅亡的情況,顯然還是不同的。在蜀漢滅亡之際,不管是姜維,還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亦或是永安都督羅憲、南中大將霍弋,都抱著誓死不降的決心。在此基礎上,等到諸葛瞻戰死沙場後,後主劉禪這才下令姜維等人放棄抵抗。而就東吳來說,稍有敗績,孫皓就約束不了手下的將士後,這無疑和孫皓自己的行為存在直接的關係。

作為東吳最後一位皇帝,孫皓在位初期,還是可以稱之為有為之君的。但是,在小有成就後,孫皓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這讓孫皓在東吳上下人心盡失,眾叛親離,自然沒有人願意跟他遷都再戰了。

最後,就第三點來說,孫皓想要遷都南方,以此繼續作戰的話,也缺乏實行的條件。在長江防線被突破後,孫皓不管是往南跑多遠,只是以空間來換時間,而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在漢末三國時期,兩廣等南方地區的開發程度,是比較低的,也即從江浙再往南的話,很多地區都是人煙稀少之地,也即暫時沒有作為都城的客觀條件。

同樣的道理,在蜀漢滅亡時,後主劉禪也沒有遷都南方的打算,這也是因為當時的西南地區,人口稀少,技術文化落後於中原地區,如果遷都到這些地方,和跑到山林中沒有什麼區別了。而這,自然是孫皓、劉禪都不願意接受的結果。更何況,即便孫皓想要遷都再戰,沒有手下跟從,那麼顯然連基本的生存都沒有辦法保障了。綜上,西晉大軍剛突破長江防線後,孫皓就基本上放棄抵抗了,從而促進魏蜀吳三國時代在公元280年徹底終結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