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三國網小編一起走進瞭解蔣琬的故事。
諸葛亮生前,曾經對劉禪有過交待,希望以後由蔣琬繼任。蔣琬雖然沒有直接擔任丞相一職,最初也沒有開府,但無庸置疑,蔣琬就是蜀漢國的宰相,第一執政大臣。。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沒有選擇他人而是選擇蔣琬接班呢?
在軍事指揮和參贊軍機上,蔣琬並不如姜維,而在出使友邦的經歷上,蔣琬比不上費禕,然而蔣琬卻能夠超越費禕、姜維成為首任諸葛亮位置的繼承人,在筆者看來,是其個性、履歷以及蜀漢政權治理方向等綜合因素所造成的。
蔣琬的個性符合諸葛亮北伐後蜀漢治理的大方向
蜀漢地小民貧,連年北伐嚴重耗費了蜀漢的國力。因此,諸葛亮深知,自己百年之後,由於國力匱乏、人才短缺等諸多限制因素,蜀漢依靠北伐來維持內部穩定的國策必定需要轉變,而事實也證實了這一點。
諸葛亮逝世後蜀漢軍事、政治以及用人方面,都出現了由攻轉守的變化。軍事上,北伐暫時中止,由王平出鎮漢中防守蜀漢的北大門。政治上則一改往日的全國總動員,開始與民休息。而需要落實類似無為而治的國策,就必須有一位與諸葛亮行事風格不盡相同的政治主官。
諸葛亮行事一向兼通儒法,在筆者看來是一個以儒為本,以法為器的人物,而轉攻為守、與民休息則需要一位偏向道家式的人物來主持。
蔣琬同其他蜀漢名臣相比,其個性低調內斂,又無較強的功利心,是主持蜀漢轉攻為守、與民休息的大政方針的最佳人選。
在蔣琬為官早年,就展現出了無為而治、與民安定的傾向,在擔任廣都長時,蔣琬不理政事,有時甚至喝得大醉。
這樣為官的儀態被劉備看見了,劉備十分震怒,要重罰蔣琬。而諸葛亮則指出蔣琬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這一句話可謂十分精準地點出了蔣琬理政的特點。
而在之後蔣琬為官的經歷上看,他仍然是大道至簡。這樣的方式,不僅與諸葛亮逝世後蜀漢政治的大方向不謀而合,而且不會攪亂朝局,能夠使得幾次大戰之後的蜀漢逐步恢復並向正常的軌道上發展。
而正是基於蜀漢政治大方向這一點,姜維沒有成為諸葛亮第一梯隊的繼承人。原因在於姜維的使命感非常強,極易在客觀條件尚不充分的情況下繼續北伐,而在諸葛亮逝世後,蜀漢需要喘息和休養,所以不能夠繼續用兵。
蔣琬的履歷符合擔任蜀漢首席執政官的要求
個性符合蜀漢大的政治方向只是最基本的前提,目的是不把蜀漢政權帶偏,這樣的人可以任用,但似乎還不能夠做到首席執政官。
蜀漢政權內部分為多個利益集團,相比與劉璋舊部和益州本土士族,以諸葛亮為首的荊襄集團自劉禪登基以來一向掌握著蜀漢最高的權力,因此,下一任首席執政官的選任,則要考慮到繼續由荊襄集團的人員接任,蔣琬出身零陵湘鄉,是個不折不扣的荊襄集團人員,且很長一段時間追隨劉備、諸葛亮左右,自然成為了最合適的人選。
而費禕之所以作為第二任繼位人,筆者看來原因在於費禕雖然生於荊襄,但卻遊歷、成長於益州,故而排在蔣琬之後。
僅僅是荊襄集團的人,這一點似乎難以服眾,鑒於馬謖失街亭的教訓,所任用的人物不僅需要有身份、有才幹,更重要的是不能空談,而要能夠落地,即有具體的工作實踐。
在這一點上,蔣琬可謂經驗豐富。
蔣琬的氣度胸襟能夠服人
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時,在整個蜀漢朝野具有示範效應,也有很高的威信,因此能夠服人也能夠鎮得住人。而蜀漢之中似乎找不出第二個類似諸葛亮這樣恩威並重的人物。
那麼蔣琬又是如何使得同僚敬服的呢?
與諸葛亮不同,就像前文所述,諸葛亮儒法兼通,故而恩威並重,而蔣琬偏向道家,所以其性格如水,蔣琬有著與眾不同的氣度的胸襟,這一點使得他既與諸葛亮不同又能夠很好地穩住蜀漢的朝局。
蔣琬的氣度胸襟首先體現在處事鎮定上,諸葛亮剛一逝世,蜀漢朝野如同失去主心骨,一時間人心惶惶,而此時的蔣琬心如止水,既無剛剛接任首席執政的喜色,又無擔當重任後憂懼的表情,神態舉動都與往常一樣。這樣的儀態很快使得身邊的同僚都安定下來,也為蜀漢百官樹立了蔣琬執政的第一印象——一個處變不驚的主事,能夠穩定朝局、安定民心。
在筆者看來,二人的交接頗似漢初的蕭何和曹參,而蔣琬的無為而治及言談舉止又比之諸葛亮更類似於漢初的情形。
無論是歷史還是當下,首席執政的交接和選任向來是非常重大的事項。
確定首席執政的繼位人,不僅需要現任者用心良苦、考慮諸多因素(諸如諸葛亮為確保蜀漢的穩定所考慮的繼位人所具備的條件),繼位人自己亦需要有符合接班的特質,如符合大局走向、豐富的經驗、沉穩的個性。
雙向準確對接,才能保證無虞。蔣琬的繼任,不僅體現出其個人的魅力和風度,更表現了歷來選任首席執政繼位人時的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