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三國誌·卷四十四·蜀書十四·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中記載:亮卒,以琬為尚書令,俄而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蔣琬被任命為尚書令,不久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眾所周知,在蜀漢丞相諸葛亮去世後,蔣琬作為繼承人,得以執掌蜀漢大權,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下的大臣。
對於諸葛亮來說,之所以選擇蔣琬作為繼承人,顯然是希望他可以繼承復興漢室的遺志,這是劉備和諸葛亮都沒能實現的目標。對此,蔣琬一方面治理蜀國,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北伐曹魏。在公元238年之後,蔣琬想到了一條從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並且將該方案上奏給了後主劉禪,不過,蔣琬的計劃卻遭到了蜀漢朝廷的反對,這是為什麼呢?
一
《三國誌·卷四十四·蜀書十四·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中記載:琬以為昔諸葛亮數闚秦川,道險運艱,竟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會舊疾連動,未時的行。
對於蔣琬來說,其在蜀漢的崛起和晉陞,離不開諸葛亮的培養和提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蔣琬全盤接受諸葛亮的北伐思路,也即在蔣琬看來,諸葛亮北伐中原,還是存在一定不足之處的,究其原因,在於諸葛亮多次出秦川,因為道路崎嶇,糧草補給困難,所以無法攻克曹魏。
既然陸路不好走,不如換一條水路來進攻曹魏。因此,在蔣琬看來,不如多製造船隻,通過水路來進攻曹魏的魏興、上庸二郡。對於蔣琬建議中的水路,就是沿著漢水順流而下。漢水在當時也叫沔水,是一條發源於今天陝西省漢中市的米倉山,流經東三郡、襄陽郡、再到達荊州的江夏郡,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一帶匯入長江。漢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在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常與長江、淮河、黃河並列,合稱「江淮河漢」。
二
在古代歷史上,水路不管是運輸兵馬,還是糧草,一般要比陸路更加方便和快捷,這也是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重要原因。因此,對於蔣琬提出的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確實要比諸葛亮北伐更加快捷、方便,甚至因為高效的特點,能達到兵法中常言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不過,蔣琬的建議,卻遭到了大部分蜀漢群臣的反對。
《三國誌·卷四十四·蜀書十四·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中記載:而眾論鹹謂如不克捷,還路甚難,非長策也。於是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等喻指。
在蔣琬的方案提出之後,立即遭到了蜀漢朝廷的反對,為了勸阻蔣琬,後主劉禪還派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來到漢中,以此攔住蔣琬,避免其實施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究其原因,是因為「如不克捷,還路甚難,非長策也」,也即順流而下進攻曹魏,確實比較快捷,可是,一旦不能攻克,想要回來就是逆流而上了,因此這不是長久的計策。
三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諸葛亮北伐中原來說,雖然進攻曹魏比較困難,但是,想要撤退還是比較容易得,這是因為蜀軍熟悉這些崎嶇的山路,還可以借助於地形來阻撓對方的追擊。比如在公元231年,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追擊蜀軍,就遭遇了諸葛亮設下的埋伏,結果戰死沙場。而就蔣琬來說,漢中處在漢水的上游,確實可以順利而下,直搗曹魏的魏興、上庸二郡。
可是,如果不能迅速取得勝利的話,那麼這些蜀軍想要撤退到漢中,就是逆流而上。在古代歷史上,受制於當時的條件,船隻想要逆流而上,自然是比較困難,這很可能會讓出擊的蜀軍全軍覆沒。在夷陵之戰後,蜀漢顯然經不起這麼大的損失。因此,諸葛亮北伐雖然沒有取得較大的成功,但基本上也沒有較大的損失。
四
最後,在此基礎上,費禕、姜維等大臣,都是經常跟隨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所以,對於蜀漢的文臣武將,無疑對蔣琬的冒險計劃予以反對,也即在蜀漢朝廷看來,諸葛亮都沒有冒險採用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蔣琬就更不應該提出這一建議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就蔣琬的水路進攻曹魏計劃,實際上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存在異曲同工之妙,這裡面的妙處就是出其不意,一旦成功,就是用最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戰果。可是,一旦失敗的話,往往都會帶來全軍覆沒的結果。比如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奇襲的是曹魏長安這一重鎮,只要沒有迅速攻克的話,必定遭到曹魏大軍的包圍,到時就是進退失據了。
除此之外,在筆者看來,自關羽大意失荊州和黃權率領水師歸降曹魏之後,蜀漢不僅沒有一支像樣的水師,更沒有足夠規模的船隻。特別是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幾乎沒有水師參戰的記載。因此,對於蜀漢來說,想要組建一支水師來進攻曹魏,自然是比較困難的,即便建造了足夠的船隻,也缺乏富有經驗的水師將士。綜上,蜀漢群臣,甚至後主劉禪都不支持蔣琬的冒險計劃,所以派遣費禕、姜維等大臣來到漢中勸阻蔣琬。當然,在蜀漢朝廷的一片反對聲音之下,加上自己已經病重,蔣琬只能無奈放棄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