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托孤,分別委任諸葛亮和李嚴而人為顧命大臣,那麼,諸葛亮為何要廢掉李嚴呢?
本該兩人同心協力,共同輔助後主,而且,當時李嚴在外掌兵,對朝廷的事也不能施加強大影響。但是,為什麼諸葛亮掌權後,很快就開始清算李嚴,打擊李嚴,最後將其廢為庶人?這裡面的真相是什麼?他到底怕什麼?
「李嚴要與諸葛亮平等」
李嚴屬於蜀漢益州集團勢力的代表,劉備將他列為托孤大臣,地位應該是跟諸葛亮並駕齊驅的。但是,劉備死後,以托孤大臣自居的諸葛亮實際掌握權利,而同樣作為托孤大臣的李嚴,此時雖然掛名尚書令,但實際上只是駐軍永安的一方將領。兩人差距十分巨大。因此,完全沒有托孤大臣應有的權威。因此,當時諸葛亮不是丞相領益州牧麼!李嚴提出要給他劃五個郡,成立江州,自己做江州牧。而且,要求跟諸葛亮一樣,也要開府,作為托孤大臣理應如此。但是,當時掌權的是諸葛亮,他不可能讓一個益州派爬到與自己平行,甚至要爬到自己頭上的,因此,打擊是必須的。
「李嚴消極對待北伐」
諸葛亮掌權後,最想做的就是完成劉備遺願,北伐中原,匡扶漢室,實踐隆中對所敘述的戰略安排。因此,在劉備死後不久,就開始著手準備北伐事宜。當時,就派李嚴駐軍移師北上,進駐漢中前沿。但是,李嚴接到命令後,一直是消極怠工,尋找各種理由就是不去。從其表現來看,其內心是反對北伐的,這樣拖了三年,李嚴的軍隊就是沒動。調動不了軍隊怎麼北伐,因此,想要順利實現北伐中原,必須首先要清理下反對實力。或者說,先要說服,說服不了那必須就要處理了。
「李嚴背後的大勢力」
當時李嚴代表的是益州本土的勢力,基本都是劉璋的舊部。投降劉備那也是形勢所逼。而且,劉備稱帝后,也未來得及充分整合益州勢力,就匆匆而亡,因此,益州本土勢力和荊州掌權勢力之間未融合,內部離心離德在所難免。而且,劉備佔領益州後,對當地老百姓而言負擔更重了。當時李嚴在永安,江州都有重軍。而李嚴又是反對北伐的。那麼,一旦諸葛亮率領大部分軍隊北伐,李嚴及背後的益州本土勢力反彈,或者直接反叛,怎麼辦?就算不直接反叛,等諸葛亮北伐,李嚴等不斷捏造事實彈劾諸葛亮北伐軍,造成朝局不穩,北伐前功盡棄怎麼辦?諸葛亮不得不考慮到大局。蜀漢這座小山容不下兩隻老虎的!因此,在北伐之前,必須要保證後院不起火,保證後方的安定和朝局的穩定。以及北伐的順利進行!
因此,諸葛亮廢掉李嚴,完全是站在北伐這個大局上,為的是維護朝廷的穩定和荊州統治階層的絕對地位,而不得不清理李嚴。但也難免不帶點爭權奪利、一山不容二虎的私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