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諸葛亮殺馬謖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馬謖和諸葛亮的關係非常密切,甚至有人覺得諸葛亮完全是在把馬謖當繼位人培養。可令人唏噓的是,在街亭失守之後,諸葛亮沒有手下留情,而是直接將馬謖斬殺。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為何諸葛亮會這樣做。
首先,馬謖犯的錯實在是太大了。諸葛亮是個卓越的軍事家,經過他的運作,北伐本應該取得不錯的成果。但因為街亭失守,導致之前積累的優勢全部都被葬送。而且經過這件事之後,吳軍還是變得異常謹慎,諸葛亮想要偷襲成功難度提高了無數倍。如果說守街亭這個任務非常難,那麼馬謖失敗還情有可原。可這件事本來是十拿九穩,諸葛亮安排馬謖去就是為了讓他積累戰功,之後就能順理成章提拔他。馬謖因為大意,所以這件事才會搞砸。要是他能認真執行命令,不想那些騷操作,事情也不會發展到這種程度。
當然,諸葛亮也不是那種不講情理的人。當年關羽立了軍令狀,但是把曹操放走了,諸葛亮都沒拿他怎麼樣。馬謖深受諸葛亮器重,如果他回到營地之後,陪諸葛亮演一出主動求死的戲碼,他應該還有生路。可惜的是,馬謖沒有這麼做,他的選擇是直接逃跑。不是諸葛亮不救馬謖,而是馬謖自己作死。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種地步,諸葛亮自身已經沒有選擇的機會了,他只能殺死馬謖。
諸葛亮殺馬謖,還為了緩和內部矛盾。要知道,當年劉備在去世前給馬謖的評價是不堪大用。諸葛亮讓馬謖駐守街亭,他已經承擔了很大的壓力。此時馬謖辜負了諸葛亮的期望,延誤了戰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諸葛亮繼續支持馬謖,那估計手底下那些人反對的就不是馬謖,而是諸葛亮了。諸葛亮將馬謖殺死,可以緩解士兵們的憤怒,他自己也能脫身。當然,大家沒有必要指責諸葛亮,因為的確是馬謖出了問題,而不是諸葛亮把罪名硬推給馬謖。
經過這場戰役之後,馬謖在蜀漢當中的聲望已經降低到了冰點。即便他繼續留在軍中,估計也沒有辦法完成那些重要的任務了。即便他痛定思痛,就此痛改前非也沒用,因為士兵們肯定會對他頗有微詞。即便士兵們會執行他下的命令,但在執行的過程當中肯定也會摻雜水分。諸葛亮已經在馬謖這裡跌倒過一次了,他不想再跌倒第二次。
諸葛亮是個大局觀很強的人,他殺馬謖不是因為一時憤怒,而是有長遠考慮在的。諸葛亮一直堅持北伐,未來的時候肯定會面對無數場戰役。如果他這次因為關係密切就饒恕馬謖,相信未來的時候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將領不按要求執行任務。因此諸葛亮明白,很多時候這種特殊的例子不能出現。一旦出現,這種趨勢就會蔓延開來,到時候想終止都沒有辦法了。馬謖很重要,但是蜀漢的軍紀更重要。如果在馬謖的生命和諸葛亮的軍紀之間做選擇,諸葛亮自然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而且諸葛亮從此也斷了栽培他的心思。之前諸葛亮器重馬謖,是覺得他能帶領蜀漢走向復興。可是這場戰役讓他認識到一件事,那就是馬謖的性格存在很大的問題,而且他並不擅長指揮戰役,他只會紙上談兵罷了。諸葛亮之所以流淚,不是為蜀漢失去天才而惋惜,只是因為兩人有著很深的感情,諸葛亮有些下不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