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三國網小編,說起馬謖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自古以來,很難有十全十美的人物存在,不管什麼樣的朝代,都沒有過真正的完人,可是在一些演義故事中,卻存在很多完人,比如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就幾乎類似於一個完人,可是真實歷史上的諸葛亮,真的有那麼優秀厲害麼?
今天我打算通過一個比較細節的故事來講一講諸葛亮不為人知的一面,這就是關於諸葛亮錯信馬謖導致失去街亭,以致於最終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在諸葛亮對馬謖進行治罪的時候,馬謖大聲呼喊了8個字,諸葛亮聽後懊悔萬分,但還是將其處決,這個故事的背後究竟可以看出真實諸葛亮的什麼不為人知的一面呢?
01諸葛亮與馬謖的交情
早在劉備尚且在世的時候,諸葛亮與馬謖之間的私交慎密,劉備也看在眼中,他擔心諸葛亮會被其表面現象所迷惑,因此在即將去世之際,也要專門囑咐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諸葛亮當時沒有聽劉備的話,在劉備死後依舊繼續重用馬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第一次北伐,這個時候曹魏勢力與蜀漢相差不遠,要是抓緊時機進行一鼓作氣的北伐,是很有希望將曹魏收拾一番的。
諸葛亮深深明白這個道理,在天時地利的情況下,準備發起北伐事宜,但是在面對北伐中誰去守護街亭這個重要位置的時候,諸葛亮內心有一個人選就是馬謖,他其實希望馬謖去鎮守街亭,但還是虛情假意問一下其餘將領有沒有誰願意去鎮守街亭的。
眾將領已經明白諸葛亮之意,都沒有主動請求,只有馬謖心領神會,站出來用全家性命擔保自己可以鎮守住街亭,諸葛亮也就答應讓其去鎮守街亭了。
眼看臉上有些掛不住面子,諸葛亮在劉備臨行之時交代他說王平是個人才,值得重用,諸葛亮一想,自己不能違背先帝的意願,況且對馬謖的能力,諸葛亮還是有所懷疑,只是出於私交,才讓他擔此重任。諸葛亮左思右想,為了保險起見,又讓一切看起來更加合情合理,還是將王平派去和馬謖一起鎮守街亭。
02馬謖大意失街亭
馬謖和王平兩人一同前往鎮守街亭,趙雲等人則是去其他路線攻打曹魏軍隊,原本一切好好的,眼看勝利在望,後來馬謖就是要在山上駐軍,距離水源太遠,一旦打仗出現長時間持久戰的問題,士兵的水源供給就是一個大問題。
王平發現這個問題立即指正馬謖,但他完全不屑一顧,繼續一意孤行,果然戰爭殘酷程度可不是他們想的那麼簡單,一打就是很久,曹魏知道他們在山上距離水源太遠,就索性直接截掉水源,馬謖軍隊口乾舌燥,精力不足,最終不戰而敗。
由於街亭失守,蜀漢軍隊士氣受挫,曹魏火力全部集中起來去攻打趙雲,不久後趙雲也失敗,只能帶著殘餘部下打道回府,第一次北伐宣佈失敗。
03諸葛亮治罪馬謖
眼看此次準備充分的北伐大業就這樣無疾而終,還失去一個關鍵地街亭,諸葛亮火冒三丈,一定要嚴懲負責人馬謖,在臨死之前,馬謖大喊8個字「吾之死罪,實已難逃」。其實在他內心深處,已經知道自己的結局會是怎樣的。
諸葛亮聽說這8個字之後,懊悔萬分,但還是說了一句「夕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紛爭,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合當斬之」。意思就是不能徇私枉法,一定要嚴格懲治馬謖方可。
軍中有人前往求情,說當初關羽敗走華容道,回去後劉備也沒有殺掉關羽,諸葛亮不至於因為這件事情就把馬謖殺掉,可是諸葛亮根本不聽,最後還是將其處決。
那麼諸葛亮在處決的過程中為何會懊悔萬分呢?實際上這裡就可以看出諸葛亮一些不為人知的俗人心思了,一開始劉備其實就說過不要重用馬謖,諸葛亮沒有聽,如今因為自己徇私枉法,被自己和馬謖的私交所影響,指派馬謖鎮守街亭,最終的失敗其實一開始就是諸葛亮埋下的伏筆。
但是作為當時的統帥來說,諸葛亮怎麼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呢?他要是不殺馬謖,那不是就說明自己已經默認街亭失守其實與自己有關係,這樣一來以後自己在軍中地位,不是受到影響了。
諸葛亮左思右想,在這種危急關頭,他只能不惜代價把馬謖殺掉,才是維護自己尊嚴的最佳方案,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這個舉動也在冥冥之中讓蜀漢其餘大將感覺心寒。
04結語
確實是人無完人,即使如諸葛亮一般被後人美化成神人的優秀人才,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也是會不知多措或者因為自己私人利益和感情影響選擇的。這也許就是人性使然,再優秀的人也無法做到真正戰勝自己內心深處的那種虛偽,而那種虛偽,很多時候就會害了更多人。
馬謖在臨死之前大喊8個字,諸葛亮聽後懊悔不已,卻依舊處決他,這件事情從表面上來看只是一個歎息而已,實際上卻又在冥冥之中凸顯出了諸葛亮比較趨於常人的一面,他並非神人,也就自然不可能逆天而行,而街亭失守,難道僅僅是馬謖的錯誤麼?很明顯諸葛亮也是難逃其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