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唇寒齒亡 蜀漢被滅後東吳為何能堅持17年之久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俗話說唇寒齒亡 蜀漢被滅後東吳為何能堅持17年之久

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曹魏和東吳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而蜀漢被鄧艾偷襲投降之後,那麼和蜀漢唇寒齒亡的東吳為何沒有被迅速滅亡而是撐了17年的時間。

在劉禪投降魏國後,天下三分的格局就被打破了,而當時東吳知道蜀漢投降後也是懊惱,但是東吳做出了,不反抗政策,積極的加大防衛力量,而東吳國內也是開始人心惶惶,當時東吳的皇帝是孫休,而孫休在位期間頒布良策使孫吳在戰爭時期得到了恢復。

而當時魏國剛剛接手蜀國,大量的土地,戰士們也是經歷了大戰身心疲憊,不得不休息,當時的兵力損失也是嚴重,不足以發起對東吳的戰爭。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先休養生息一陣然後積蓄兵力在做圖謀,而但是魏國上下看東吳一已經是砧板上的魚肉,只是時間問題東吳必亡。

如果這個時候東吳抓住機會,趁蜀漢剛亡,魏國元氣大失之際和魏國做上一場,那麼東吳有問鼎天下的資本,但人算不如天算,這個時候東吳內部也是一片混亂,孫休之位得來不正,下面難免有聲音,而東吳各個勢力也是在爭權奪利絲毫不比魏國差,而當時蜀國新破,眼看魏國要做大,有的人開始動了一些心思了。

加上東吳引以為傲的天險優勢上,覺得魏國打自己只會讓魏國吃虧,倚仗天險就能阻擋魏國的軍隊,而自己做個土皇帝,這其實也是魏國擔心的,當時東吳有天險優勢在如果貿然攻打會損失眾多,在加上自身兵力在蜀國一戰還沒有休養生息,現在和東吳硬碰硬弄不好真的連老本都沒有了。魏國也非常喜歡東吳這樣龜縮在一處,只要騰出手來就能滅掉東吳。

而在魏國內部,曹氏勢力也在和司馬家族進行較量,如果這個時候發動對東吳之戰,那麼估計朝堂之上會亂成一鍋粥,別東吳沒打成,自己先亂了陣腳,公元266年皇帝曹奐被逼禪讓皇位交給司馬昭。

而司馬昭剛剛得到蜀國可謂是內憂外患,內憂,本國內曹氏勢力還並未完全清除,需要坐鎮魏國進行平定內亂,一旦調兵遣將出去和東吳打一場,那麼內部肯定出問題,自己這個皇帝還能不能做都是問題。而外患,當時少數民族一直進犯,而在南方,一直是蜀國抵抗南蠻,而魏國在抵抗鮮卑,但此刻蜀國已經亡國多年,只能有魏國自己來承擔這一切。

而東吳一直仗著其天險而自處,而這個時候,東吳的皇帝孫皓繼位,其剛剛繼位是推行明策,但是到中期開始沉迷於酒色,變得越來越殘暴,而當時,東吳的內部也是腐朽至極,但孫皓也一直覺得,靠著東吳的天下司馬家族不敢過來就算過來也是進不來。所以開始自己醉生夢死的生涯。

但是令孫皓沒想到的是,這個時候,司馬家族已經穩定住西晉的局勢,掌控了大部分權力,而且國民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恢復可謂是國富民強,完全有平定東吳的歷練,於是在公元280年西晉出兵滅了東吳,而東吳皇帝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候。至此天下三分盡歸於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