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孫權晚年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關於孫權為何會在晚年變得昏庸,我覺得是以下四個方面造成的。1、孫權原本就不是英明之主孫權的權力來自於自己的哥哥孫策,但是真的要論能力,他比孫策差的老遠。孫策和周瑜曾經是親密無間的夥伴,但是到了孫權這裡,周瑜則是一直受到牽制。孫權雖然讓周瑜做大都督,但是實際上東吳的兵權都是由兩個人指揮,除了周瑜,還有程普。這種二元兵權制度,對東吳的軍事發展起到了非常不好的作用。赤壁之戰後,周瑜再無建樹,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程普的分權。後來周瑜死了,孫權更是經常派自己的親弟弟們去軍隊當「副手」,這當然就會對軍事指揮造成干擾,同時也讓東吳的軍隊在不面對大敵的時候,戰績特別差。
這種狀況,和北宋的情況幾乎如出一轍。從軍事上的分權,實際上可以看出孫權對自己部下的不信任。而小肚雞腸、對誰都採取制衡之術的人,能稱得上英明嗎?2、外部環境的穩定在曹丕稱帝前後,東吳、蜀漢和曹魏之間展開了多場大戰,比如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逍遙津之戰、合肥之戰等等,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疆域還不穩定,各個政治集團還在紛爭。而後來隨著曹丕離世,曹睿的能力不足以駕馭曹魏政權,使得長期處在幾個世家大族的內部政治鬥爭中。同時曹睿也是貪圖享樂、好大喜功的人,國家的人力物力消耗嚴重。而蜀漢更是把戰爭苗頭指向曹魏,諸葛亮數次北伐。
這兩家打了起來,東吳的外部壓力就減小了。唐莊宗和後蜀後主的遭遇,已經說明一個道理,外部壓力一旦消失,自律性比較差的君主就會立即墮落。前面也說過,孫權並不是英明之主,現在沒有了外部壓力,當然也很容易向著昏君的方向滑落。3、孫權地盤上的勢力錯綜複雜東吳的政治格局應該算是三國中最複雜的了,作為統治者的孫氏集團是外來戶,沒有政治基礎,要想發展必須依靠當地氏族。這就從根上造成了東吳政權的不穩定性。在孫權最受人詬病的繼承人問題上,我們可以看到多個氏族各自依附孫氏之子,互相誣陷、互相傾軋,甚至一度讓孫權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脅。
在還有外部敵人的情況下,孫權還要考慮領導班子的團結穩定問題,輕易不會對大臣動手。而在外部穩定之後,再處理大臣就沒有顧忌了。孫權的濫殺,也就是從這個背景下開始的。4、東吳的財政危機江南地區在三國時期和現在不一樣,還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所以我們看三國時期,東吳一直無法掀起大的風浪,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經濟跟不上。而孫權為了解決財政問題,曾經發起過大規模的盜墓運動,將江南富戶及歷代王侯的墓幾乎一網打盡。曹操雖然也曾經組建盜墓部隊,但是那只是戰時的特事特辦,在魏國穩定了之後,曹家人就再沒幹過這種事。但是孫權卻不一樣,他把這種缺德事當成了常態。
這樣一來,被刨了祖墳的人會不罵孫權嗎?更何況,祖墳能被孫權看上的,這些人肯定都是當地大族,他們掌握著話語權,後世孫權即使曾經英明神武,都會被他們眾口鑠金的。這樣一來,孫權不是昏君都是昏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