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為什麼會被逼入絕境而亡?真的跟司馬懿有關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郃為什麼會被逼入絕境而亡?真的跟司馬懿有關嗎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三國網小編一起走進瞭解張郃的故事。

張郃,字俊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袁紹取冀州,張郃投之並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駐守漢中,任蕩寇將軍。曹丕繼位之後,張郃升任左將軍,封都鄉侯。諸葛亮退守祁山時,張郃與蜀軍交戰,中箭身亡。

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

他通曉應變之術,雖然是武將,卻很喜歡同儒士交往,曾經推薦同鄉卑湛,說他通曉經學,品德高尚,曹叡下詔說:「從前祭遵當將軍的時候,奏請設置五經大夫,即便在軍營中,也和儒士進行唱詩、投壺的遊戲。現在將軍您統軍在外,在內還注意維護朝廷的禮儀。朕非常讚賞將軍的美意,准許提拔卑湛為博士。」

這樣一名文武雙全、驚才絕艷的將領,最後的結局卻令人唏噓,而後世對他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

張郃的死,羅貫中在演義中並沒有做過多改寫。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張郃都是在木門道對戰諸葛亮時中箭而亡。只是不同史書記載這一段的寫法各異,大家就紛紛開始猜測起了張郃之死背後的真相,目前的一個主流說法認為:張郃是被司馬懿害死的。

其實只要弄清楚一個問題,我們就能大致推斷出導致張郃死亡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張郃去追擊諸葛亮,到底是自己一意孤行主動追擊,還是接受了誰的命令。

首先我們來看最具說服力的《三國誌》是如何記載這一段故事的:「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謚曰壯侯。子雄嗣。合前後征伐有功,明帝分合戶,封合四子列侯。」我們可以得知,《三國誌》的相關記載中並沒有透露出張郃去追擊的動機。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魏略》,《魏略》是什麼?是歌頌曹魏家族的史書,主觀色彩相對來說較為濃厚,故而我們在參考的時候還是不能偏聽偏信。「宣王(司馬懿)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佈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短短幾句話就傳達出了一個非常確切的信息:司馬懿干的。

這也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主流說法」。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觀點呢,道理其實也很簡單。

司馬懿這個人,人品不怎麼樣,順手給他潑盆髒水也沒有人會質疑。最重要的是他和張郃其實是一種競爭關係,畢竟陳壽是這麼評價張郃的:「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連諸葛亮都忌憚他。

如果張郃一直活著,司馬懿就很難有上位的機會,他就是張郃之死的最大受益者。因此,給司馬懿安排一個這樣「借刀殺人」的戲碼,顯得非常合情合理。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這個觀點乍一看合理,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司馬懿派張郃去追擊不假,但他怎麼保證張郃一定就會死在對方的流箭之下?總不能是他和諸葛亮串通好了的。

所以說,歷史這個東西,即便是史書記載也不可盡信,唯獨《三國誌》記載得還算中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