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字文長,是蜀國著名大將,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在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的時候,魏延因為和楊儀之間的矛盾激化,最終被馬岱斬殺。在一些人看來,如果魏延沒有被殺的話,那麼,魏延或許會取代姜維,以此來北伐中原。
之所以存在這樣一個判斷,一是基於魏延的能力,不管是鎮守一方,還是南征北戰,魏延都表現出一流的作戰水平,二是基於魏延的官職。建興八年(230年),魏延蜀漢丞相諸葛亮被提拔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從官職上來看,魏延確實成為當時蜀國武將的佼佼者了。那麼,問題來了,魏延的「征西大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一
首先,建興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其中兩路因大雨退還,此時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也即在公元230年,諸葛亮不僅積極防禦曹魏的進攻,還派遣魏延等人反擊曹魏,以此達到攻勢防禦的效果。在這場戰役中,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獲得大勝的魏延也因此被後主劉禪提拔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其中,就征西大將軍來說,成為魏延在蜀漢的最高官職。對於征西大將軍來說,屬於四征將軍的範圍。按照東漢時期的武將官職,從高到低依次為: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方將軍→四征將軍→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雜號將軍→偏將軍。也即按照東漢時期的官職,四征將軍是低於前後左右四方將軍的。不過,在三國時期,這一情況出現了改變。
二
《宋書·百官志上》中記載:「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黃初中,位次三公。」 「四征,魏武帝置」,即曹操重置了四征,此後的四征將軍不再是「漢舊諸征」。曹操在掌權後所置的四征將軍皆為重號將軍,並且,四征將軍的地位更是僅次於三公。在三國時期,一般以太尉、司徒、司空這三個最顯赫的官職為三公。因此,非常明顯的是,三國時期的四征將軍,自然是在四方將軍之上的,也即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比如在蜀漢武將中,諸葛亮逝世後,宗預受命出使孫吳,得到孫權的讚賞。遷後將軍,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將軍,並受封關內侯。對於宗預這位武將,先擔任後將軍,然後升任征西大將軍。由此,對於魏延擔任的征西大將軍,地位應該也在四方將軍之上,在蜀漢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此外,就征西大將軍和征西將軍來說,地位實際上是差不多的,之所以存在一字之差,主要是前者一般授予給資歷較為深厚的武將,比如諸葛亮的族弟諸葛誕,就在曹魏擔任征東大將軍。
三
同時,在魏延擔任征西大將軍的時候,蜀漢的大將軍一職是一直空缺的,直到諸葛亮去世後,蔣琬才成為蜀漢第一位大將軍。至於當時的車騎將軍以及衛將軍,也是空缺的,蜀漢建立之初,劉備冊封張飛為車騎將軍,張飛去世後,該官職長期空缺。當然,在公元230年的時候,諸葛亮上表後主劉禪,將李嚴晉陞為驃騎將軍。由此,在當時的蜀漢武將中,魏延作為征西大將軍,僅次於驃騎將軍的李嚴。
李嚴作為劉備的托孤重臣之一,在地位上高於魏延,無疑是非常合理的。不過,相對於在前線征戰的魏延,李嚴的驃騎將軍更偏向於榮譽官職,也即其沒有直接參與到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戰役中。對此,在筆者看來,按照魏延當時的官職,等到丞相諸葛亮去世後,魏延如果沒有被殺的話,那麼他完全有機會成為蜀國武將之首,比如被晉陞為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官職。
四
最後,除了征西大將軍這一官職,魏延在公元230年還被蜀國冊封為南鄭侯,在爵位上,南鄭侯的南鄭,指的是漢中郡的治所南鄭縣,也即南鄭侯是一個縣侯。在漢末三國時期,侯爵分為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這四個檔次,比如黃忠曾被封為關內侯,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張飛被封為西鄉侯,也即當時的縣侯,是比較少見的。所以,魏延的南鄭侯,自然是一個含金量較高的爵位了,這也是蜀漢對魏延戰功的高度肯定。此外,在南鄭侯、征西大將軍之外,魏延生前還被授予了「假節」的權力。假節,假(通「借」)以符節,持節。是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當這個臣子臨時任務完成後,這個節將會被收回。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為符信,故稱。
在漢末三國時期,獲得假節的文臣武將,無疑都是受到皇帝極為信任的,比如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正式建立蜀漢,就立即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總的來說,不管是從官職,還是從爵位等方面來看,魏延生前都可以說是蜀國武將的佼佼者了。等到丞相諸葛亮去世後,如果魏延沒有被殺的話,那麼他很可能更進一步,從而主導蜀國之後的北伐曹魏之戰,也即會取代姜維之後的地位。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