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草船借箭時,曹軍為什麼不放火箭?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草船借箭時,曹軍為什麼不放火箭?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諸葛亮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話說在赤壁之戰前夕,周瑜找諸葛亮商討禦敵之策。周瑜問孔明:「水上交戰應該以哪種武器最好。」孔明答到:「水上交戰,應以弓箭為好。」周瑜想刁難孔明,便說到:「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辭。」

諸葛亮說:「既然是都督委託,那孔明當然照辦。但就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

周瑜問道:「十天造得好嗎?」

諸葛亮說:「既然我們與曹軍跟快就要交戰了,十天造好,必定誤了大事。」

周瑜接著問到:「那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

諸葛亮回答到:「只要三天即可。」

周瑜有點不屑地說:「軍情緊急,先生可不能開玩笑。」

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倘若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周瑜很激動,於是便立刻叫諸葛亮當著眾人的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

諸葛亮繼續說到︰「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後來的結果我們就知道了,孔明帶著魯肅,乘著早就佈滿草人的船,趁著大霧天去曹軍營地叫陣,曹軍不敢追擊,只是讓弓弩手放箭。最後孔明滿載而歸,所得箭十多萬支,周瑜見到頓時稱讚他為神人。

當然了,這只是《三國演義》這本小說裡的一段故事,並不能當作是正史來看。但我們暫且不論故事真假,我們就來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曹操為何不放火箭呢?如果放的是火箭,那射到孔明的船上不就能將其給點燃了嗎?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在古代戰爭中用火攻的方式已經不算什麼稀奇事了,但是在運用得好的情況下,往往能改寫整個戰局,乃至天下的局勢。但是,俗話說:「水火無情」,如果運用得不好,那必定是引火自焚。再者,想要運用好火,是極其不容易的。那麼究竟有多難呢?

在《孫子兵法》中記載: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 四曰火庫, 五曰火隊。 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我們從孫子的話中可以得出,火攻的主要對像有五個,分別為火人、火積、火輜、火庫和火隊。這裡的「火人」實際上就是士兵和營盤,比如火燒赤壁就是典型。其他的四種,就燒掉敵軍的輜重,武器準備等等。

從這裡來看,曹操似乎也有放火箭的理由。但是放火也是要具備一定要求的。

孫子說過:「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如此看來,想要放火必須有這四個要求:

第一,天氣要乾燥;

第二,敵軍的營房是竹子或者茅草等易燃物;

第三,敵軍的物質相對集中;

第四,若敵人營房附近有草叢和灌木的話就順風燒燬。

所以,就當時的情況來看的話,首先是天氣起霧,比較濕潤,不利於火的擴散;所以,如果射出去,還不知道射中敵軍戰船的時候還有沒有燃。再者,曹軍只是聽到敵軍的戰鼓和叫陣聲,並未看到敵軍戰船,在這樣不確定的情況下,曹軍也自然不會射火箭。再者來看,古代的火箭,並不是像我們看影視劇中的那樣,直接射一支箭頭帶有火的箭。古代的火箭,是「油箭」和「火箭」的配合。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使用火箭的時候要先射一支「油箭」,也就是要包一小瓢油在箭頭上,射出去以後,油就灑在了牆上,然後再射一支火箭去將其點燃,最後再射油箭去給它實行「火上澆油」,這才是射火箭的步驟。曹軍連敵軍都看不到,怎麼射火箭呢?

所以,總的來說,曹軍選擇射一般的箭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射火箭的要求太高,在當時很不適用。所以就有一些史學家說,曹操不是不放,是不能放!畢竟放出去也沒多大用!你們怎麼看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