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曹仁不敵關羽,樊城被圍,同時襄陽的呂常也被圍困。一時之間,曹操的南線防線面臨奔潰的危險,因為如果樊城和襄陽有失,下一步就是南陽的宛城,宛城離洛陽和許都都不遠。從襄陽到樊城再到宛城,這是曹操的一條重要防線,絕對不容有失。
所以剛剛結束漢中之戰的曹操趕緊調兵遣將前去支援曹仁,可是曹操號稱兵多將廣,為什麼最先派出的第一波援軍是於禁,而不是其他的大將?關於這點分析很多,大部分都說是於禁能力出眾,治軍嚴謹,有假節鉞的特權可與關羽匹敵等等,沒錯,這些是有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關鍵的原因在於當時曹操身邊無人可用,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分析下。
曹操麾下大將雖然眾多,但是數得過來有能力單獨領兵作戰的也就那麼幾位。我們一個個來看:典韋不在了,許褚並非將才而且主要是護衛曹操的安全,可以排除;夏侯惇自從被射瞎了眼,基本上轉入了地方工作,估計有比較長時間沒有領兵作戰了,也排除;夏侯淵剛剛在漢中之戰被黃忠殺掉;曹仁自己被圍在樊城;曹洪能力不足以應對這種局面也排除;本來五子良將中的樂進算是個合適的人選,但是也已經死了;文聘要鎮守江夏,這也是個咽喉之地,也屬於南線防線,文聘不可能丟下江夏去救曹仁,否則估計還沒等他到樊城,江夏不是被孫權就是被關羽拿下了。
排除了這些人,適合領兵出征的就只有於禁,張遼,徐晃,張郃四人。我們一個個來看:先說張遼,首先張遼遠在淮南(合肥),救兵如救火,時間上不一定來得及,其次,張遼和關羽的關係眾人皆知,雖然曹操對張遼很信任,但是手下謀士參謀不一定這麼想,所以張遼並不是最佳人選也排除;曹操剛剛遭遇漢中之敗,不僅丟了漢中,連夏侯淵也被殺掉,而且張郃在漢中之戰的表現並不好,幾次被張飛擊敗,這是其一,其二,漢中雖然丟了,但漢中周邊曹操肯定要布下兵力,張郃那時估計在漢中附近,離樊城更遠也排除。
所以在當時,曹操手邊真正能派出的大將其實就只有於禁和徐晃兩人,漢中之戰5月結束,7月關羽就發動襄樊之戰,徐晃可是剛從漢中撤回來,手下士卒疲憊不堪,基本上都沒怎麼休整,因此第一波援軍派徐晃也不是最合適的。(所以曹操派了於禁為第一批援軍之後,第二批援軍就派了徐晃,實在是當時能用的就只有他們兩個)
分析下來,你會明白曹操手下大將雖多,但是在當時因為各種原因其實曹操手邊幾乎是無人可用,就只有於禁才是最合適的那個人。只是沒想到一場大水,關羽水淹七軍,副將龐德被擒殺,於禁晚節不保投降關羽被後人詬病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