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貂蟬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三國演義》中,王允之所以能夠誅殺董卓,最關鍵的「得力助手」是貂蟬。
在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中,這位以王允義女身份,迷得董卓和呂布七葷八素的美女,最終讓董、呂這對義父子反目成仇,互相殘殺。
有了貂蟬,才能除掉暴虐的權臣董卓,才能徹底改變東漢三國的歷史格局,讓後來的曹操、劉備、孫權等英雄人物在歷史舞台上大放異彩,所以,文學評價金聖歎才有那句名言:「十八路諸侯不能殺董卓,而以貂蟬足以殺之。」
不過,這樣一位女英雄,最後卻在曹操消滅呂布之後,悄悄消失了。三國小說中再為有所提及。那歷史上的貂蟬,又是什麼結局呢?
很遺憾,在《三國誌》、《後漢書》等正史中,我們均未見有「貂蟬」這個名字。
唯一能跟貂蟬的「人設」扯上關係的,是這樣兩件事情。
在《三國誌·呂布傳》和《後漢書·呂布傳》中,均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呂布是董卓的貼身「保鏢」,所以與董卓身邊的一個「傅婢」日久生情,然而,呂布知道董卓的脾氣,於是「恐事發覺,益不自安」。
「傅婢」其實就是董卓身邊的一個侍女,當時該女應是深受董卓寵幸,而呂布敢於讓董卓頭上戴綠,顯然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因此才「益不自安」。而這個「傅婢」就應是貂蟬的歷史原型。
在《三國演義》中,還有一段「鳳儀亭」的插曲。說的是呂布與貂蟬在鳳儀亭私會,被董卓看到。呂布的忘恩負義,氣得董卓拿起一支戟就朝呂布丟去,幸好呂布反應敏捷,及時躲過。
這段故事,實際上在歷史中卻有記載,不過這裡面一位關鍵人物貂蟬卻沒再出現在現場。董卓想殺呂布,僅僅是因為呂布做事不合董卓的心意而已。所以,呂布才會「由是陰怨卓」,如果是因為呂布綠了董卓,才讓董卓惱羞成怒,他又有什麼資本心懷不滿?
所以,接下來,當呂布到王允府上飲酒,訴說自己差點被董卓所殺的經歷後,才被王允輕易所慫恿。呂布口口聲聲的「義父子」之情,經王允一解釋,完全是分文不值。於是,呂布與董卓決裂,成為日後殺死他的「大殺器」。而這裡,亦沒有一個叫「貂蟬」的王允乾女兒出現在席間,更談不上《三國演義》中的談婚論嫁了。
據此,我們可以認為,在小說裡為王允使用連環計殺死董卓的關鍵人物貂蟬,實際上是子虛烏有、小說家言。
「貂蟬」這個人物,是小說家們根據歷史記載中的這位「傅婢」附會創造出來的。
而人們之所以相信真的有「貂蟬」這樣一位美女,主要是因為有三:
一是進一步醜化了董卓的奸雄形象,其好色貪婪,注定會讓其走向滅亡,中間也隱含了「報應不爽」的意味;
二是進一步強化了呂布的「白眼狼」形象,「三姓家奴」的標籤,他從此是徹底揭不下來了;
三是進一步烘托了司徒王允的高明智慧,他設計出來的美人計天衣無縫,借一個「義子」之手,讓董卓這個「乾爹」灰飛煙滅。讀小說,還有比這更痛快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