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深受部下愛戴:被曹操所殺全因劉備私心?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呂布深受部下愛戴:被曹操所殺全因劉備私心?

王之野心,而只是企圖割據一方,作一個諸侯罷了。例如,他答琅玡相蕭建的一封信頗能說明其抱負。「(呂)布與(蕭)建書曰:『天下舉兵,本以誅董卓耳,布殺卓,來詣關東,欲求兵西迎大駕,光復洛京,諸將自還相攻,莫肯念國。……莒與下邳相去不遠,宜當共通。

   君如自遂以為郡郡作帝,縣縣自王也!昔樂毅攻齊,呼吸下齊七十餘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單故也,布雖非樂毅,君亦非田單,可取布書與智者詳共議之。』」《三國誌》卷七《呂布傳》注引《英雄記》。從中可見,「郡郡作帝,縣縣自王」乃當時的實情,但呂布並不想割據稱王,這和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確實非常相似,操曰:「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當然,呂布所擁有的地盤和政治軍事實力並不能同曹操相比,但他其時身為徐州牧,也是一方諸侯,其勢力並不遜於袁術。而且袁術稱帝時,呂布「止之,而使不通章」同上。。這說明呂布的理想是做個漢朝的臣子,並無不臣之心,而且他還力圖恢復漢朝一統天下的局面。

當呂布為曹操所擒,命在旦夕之時,呂布曾向曹操建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呂布自視甚高,有不把天下諸侯放在眼裡的傲氣。在不經意中說出,他欲為朝廷重臣,助操平定天下。對呂布的這番話,「太祖有疑色」《三國誌》卷七《呂布傳》。,說明曹操頗有幾分贊同。

呂布的為人亦有不少可取之處。可以說,還是深得部下愛戴的。例如,他戰敗後,手下大將高順等不降,陳宮慷慨赴死,都說明他頗得人心。當曹操兵圍下邳城時,「布與麾下登白門樓。兵圍之急,布令左右取其首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

  《資治通鑒》卷六十二。從「左右不忍」這四個字,可以看出呂布和部下的關係是融洽的,否則當此危急關頭,手下人何不賣主,將呂布的人頭獻給曹操,以獲取榮華富貴。呂布在大難臨頭之際,「令左右取其首詣操」亦足以說明他並非貪生怕死之徒,不然就先降了曹操,何必要左右取自己的首級呢。至於他後來「下降」,是他相信曹操會需要他這樣的豪傑來平定天下。呂布對操言道:「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可見其在言辭間還是有一股霸氣。

其實,曹操本不想殺呂布,「布縛急,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坐客,我為執虜,不能一言以相寬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語,而訴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寬縛」。《三國誌》卷七《呂布傳》注引《獻帝春秋》。但劉備卻在旁言道:「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三國誌》卷七《呂布傳》。劉備為何主張殺呂布呢?一是呂布曾奪取劉備的地盤,備當然懷恨在心;二是劉備擔心如果呂布為曹操所用,則使曹操如虎添翼。劉備最大的敵人是曹操,當然不願看到曹操勢力的強大,對自己以後的發展形成更大的威脅。曹操一向主張唯才是舉,善於選拔人才,再加上「操之馭將,自古少有」《三國誌》卷五十二《諸葛瑾傳》。如果操不殺呂布,讓其為己效力,也許會使呂布成就一番功業。

呂布為何會失敗呢?我認為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從客觀上看,呂布盤踞的徐州地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政治、軍事鬥爭錯綜複雜。自曹操為父報仇,大肆屠戮徐州士民後,長期的戰亂使徐州的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缺乏鞏固的根據地及可依靠的後方,制約著呂布集團力量的發展。從主觀上看,呂布行事優柔寡斷「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同2。部將高順忠心耿耿,呂布不能用;謀士參謀陳宮屢出奇策,呂布不肯信。高順常諫呂布:「『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三國誌》卷七《呂布傳》注引《英雄記》。陳宮被俘後也對曹操說:「但坐此人(指呂布——筆者注)不從宮言,以至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擒也。」《三國誌》卷七《呂布傳》注引《魚氏典略》。二人的確說出了導致呂布敗亡的致命傷。

總體來看,呂布為人性格直爽,不拘小節,頗得人心,有容人之量,又無割地稱王之野心。其一生行事並無大惡,從未有過類似於曹操的屠城坑卒殘暴之事。所以我認為陳壽作出的呂布「輕狡反覆,唯利是視」的評價並不十分公允。漢末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混戰,他們之間只有利益,沒有誠信。見利忘義、反覆無常者多矣,豈獨呂布哉!劉備、張繡、馬超、公孫淵等哪一個不是朝三暮四、反覆無常。與他們相比,呂布缺乏的僅是權術和戰略眼光,所以才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