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曹操教子真的是為治國平天下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歷史:曹操教子真的是為治國平天下嗎?

曹操這人,歷史上爭議較大,「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但總的來說,褒大於貶。曹操的幾個兒子也很了得,其子曹丕「博聞強識,才藝兼備」;曹植才高八斗,曹彰武藝超群;早夭的曹沖據說五六歲的時候就達到成人的智力……這些都跟曹操重視家庭教育分不開。

曹操教育孩子目標明確。他要培養的是治國平天下的萬乘之才。在他的心目中,孫權是孩子們的榜樣,史有「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一說。因為孫權屬於「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獨霸一方,不臣曹魏,這是個讓他又恨又敬的豪傑。而劉景升的兒子劉琮這個「官二代」就差遠了。想當年,他曹某人揮戈南下,還沒打到荊州呢,那小子就率眾投降,把老子辛辛苦苦創下的家業拱手相送。這樣不忠不孝沒骨氣的人,在他曹某人的眼中與豬狗無異。

為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曹操當然也玩特權,整合最優的教育資源,為兒子選擇最好的老師,良師才能出高徒嘛。選擇什麼樣的老師呢?曹操的標準是德行堂堂正正、「深明法度,就像邢顒他們那樣」的人。邢顒,先被曹操點名去輔佐他相當看好的曹植,但是曹植才高氣傲,「任性而行」,「飲酒不節」,不愛聽邢顒嘮叨,兩人比較疏遠。

曹丕做了太子後,邢顒又被曹操選派當了曹丕的老師。除了邢顒,曹操還派了「秉德純懿,志行忠方」、「國之重寶」的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張范去輔佐曹丕,曹操很客氣地對他們說,我的兒子不成材,怕他難走正路,想請你們去匡正勸勉他。「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曹操深諳其道。一次,曹操讓曹彰領兵出征,臨行前,他告誡曹彰:「居家為父子,受事則為君臣,待人處事須遵王法,爾其戒之!」言下之意就是你即使為將在外,一切也要按規矩來,否則,別怪我不講父子情分。

為了激勵孩子發憤學習,他曾頒布《諸兒令》搞競爭:「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說,兒子們小的時候,我都喜歡,但是長大了,我會量才而用,說到做到。對部下,我不偏心,對你們,我也公正,唯才是舉,最有才能的人,才配當我的繼位人。曹操的家教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