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的權臣中,為何諸葛亮會備受高度推崇?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職業非常高危---權臣,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封建專制政體,掌握最高權力的就應該是君主,一旦某位大臣完全將君主架空,自身也必將遭受權力所帶來的反噬,總結起來,歷朝歷代的權臣大致有四種結局。
第一、生前主動將權力歸還給君主
可對於那些權勢和地位如日中天的人來說,激流勇退是很難做到的,那就意味著要在餘生承受失去權威所帶來的心理落差,可極少數人還是做到了,他們的名字必將流芳百世,比如伊伊、周公。
第二、被動地將權力交出
這些人能得到權利卻守不住坐不穩,性格大多跋扈張狂或施政不當,心懷不軌又欠缺敬畏之心,最終其權勢也只能是曇花一現,下場極其悲慘,比如梁冀、董卓。
第三、大權在握的忠誠
君主如果遇到這樣的掌權者也算一大幸事了,他們雖然不願意或者不敢放棄權位,但確實正直坦蕩、忠誠而沒有覬覦之心,且對穩定朝局,延續國祚立有殊勳,他們在世時固然顯赫,但去世後容易被翻後賬,子孫難免要跟著遭殃,比如霍光、張居正。
第四、篡權奪位
既然最高權力只有與皇位綁在一起才能長久地傳承,那就乾脆將天下改了姓,要麼自己來,要麼給子孫後代鋪路,但這麼干風險太大,失敗了就是亂臣賊子,死無所葬,比如王莽,就是成功了也要搭上自己的名聲,受盡千夫所指,比如司馬懿,總之不是自動棄權就是不得善終,不是禍及子孫就是遺臭萬年,這就是做權臣的結局,這就是拿天子做傀儡的代價,這就是一次不可能勝利的賭局。
古語有云,月盈則缺,水滿則溢,有捨必有得,哪有什麼好事都讓你一個人佔了的,但這樣高難度的任務還真就有一個人做到了,這也是上下五千年來所有權臣們交出的唯一一份滿分的答卷,他就是漢武鄉侯諸葛亮,論身份諸葛亮是無可爭議的權臣,獨掌一國軍政十一年,所有的政令軍務、法律條文都出自其一人之手,按劉禪自己的說法就是「政由葛氏,祭則寡人」,而且直到臨死也沒交權,要知道這一年劉禪已經28歲了,早到了親政的年齡。
論子孫,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父親去世多年後仍然娶了劉禪的女兒為妻,雖然能力不濟,還是被拜為行都護衛將軍兼平尚書事,統領軍政事務,不但沒被翻後賬,還受到了高規格的重用。
論名聲,諸葛亮更是得到了歷朝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的高度推崇,被奉為聖賢和楷模,成為中華民族忠誠和智慧的化身。
論文采,武略諸葛亮在書法、繪畫、音樂和發明創造等諸方面都有極深的造詣,他的文章早已萬世不朽,其「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以及「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的名言,曾作為古今多少有志之士的座右銘
他發明了諸葛連弩,自創了陣法八陣圖,並具有大量高水平的軍事著作,他的練兵及作戰思想影響了整個中國軍事史,同時代的軍事大家司馬懿稱讚他為天下奇才,三國誌的作者陳壽也對其推崇備至,盛讚他為「識治之良才」,可以與管仲和蕭何相媲美,只是在應變將略方面與其他的天賦相比略遜一籌。
可唐朝的著名將領李靖卻認為陳壽的評價還是低了,因此曾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陳壽一介史官而已,他又沒帶過兵打過仗,哪能理解諸葛亮的用兵策略,唐朝中期,諸葛亮與孫武、白起和韓信等人一起成為武廟十哲之一,後又增加了古今著名將領64人,宋朝又擴編為72人,此後元明清三代都屢有刪減,但諸葛亮卻始終位列其中,身前的權威和身後的名節只在諸葛亮這裡實現了不可思議的完美交融,難以置信也無法複製,可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