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為什麼不敢伐蜀?魏延是怎麼守住漢中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丕為什麼不敢伐蜀?魏延是怎麼守住漢中的

魏延是怎麼守住漢中的,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三國網小編一起看下去。

東漢末年,天下分為魏蜀吳三國,論國力來說,蜀國僅有一州之地,實力最弱。一般來說柿子要撿軟的捏,既然蜀國弱小,那麼它自然成為曹魏首選進攻目標。然而事實上,魏國在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打蜀國的主意,反而對諸葛亮的北伐採取守勢而不敢迎戰。以魏國的實力,何必在蜀國面前表現的這麼慫呢?

其實魏國不是慫,當時曹丕的目標是滅掉吳國,所以把大部分兵力放在東南。曹丕多次對吳國用兵,甚至還率領30萬大軍御駕親征伐吳,結果大敗而回。那麼問題來了,蜀國的實力明明不如吳國,為什麼曹丕不伐蜀而伐吳呢?答案其實很簡單,魏國打蜀國有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漢中。

最初,劉備從曹操手裡奪取了漢中,命令魏延為漢中太守。魏延著重對漢中入口的防守,在險要關口中派駐了大量士兵。當魏國軍隊來犯,就被拒之於國門之外,無法進入平地。所以魏國兩次大規模伐蜀都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曹真、司馬懿、郭淮三路大軍伐蜀。這次他們運氣很不好碰上了罕見的大雨,山路十分難走,有兩路軍隊無法行軍。魏延等敵軍被暴雨搞得疲憊不堪時,率軍反擊,大破魏後將軍費耀、雍州刺史郭淮等。這次慘敗以後,曹魏多年不敢輕易伐蜀。

第二次,曹爽、夏侯玄率領十六萬萬大軍伐蜀,當時漢中守軍不滿三萬,諸將大驚。許多人認為應該放棄魏延時期修建的關隘,退保漢、樂二城。漢中守將王平則認為成都援軍太遠,若棄守關隘放魏軍進入平地,魏軍很可能攻下陽平關,到時候漢中就無險可守了。於是王平命令劉敏、杜義死守險峻關隘,自己引兵在後面接應,絕對不放魏軍進入平地。魏軍聚在山谷無法發揮兵力多的優勢,不能動彈。費禕的援軍到達後,王平開始反擊,曹爽大軍損失慘重。曹爽本人也因驚嚇過度,回洛陽不久後病死。

到了姜維執政時期,他認為魏延守漢中的方法太過於保守,不能達到殲滅敵人的效果。他認為應該聚集兵力於漢、樂兩城,放大量魏軍進入平地,等到魏軍攻城不下,蜀國就派出遊騎進行騷擾,野外沒有糧食,魏軍很快就會疲憊不堪。這時,諸城蜀軍盡出,就能把魏軍一舉殲滅,他們逃都逃不走。

然而事實卻是姜維調整了戰略部署後,漢中卻變得不堪一擊。鍾會率領大軍伐蜀,很快的拿下了漢中,顯得毫不費力。原來鍾會兵分三路出擊,兵力達到幾十萬,漢、樂兩城的蜀軍才五千人,此時姜維的三四萬主力還在沓中種田。姜維想回援結果被鄧艾牽制,漢中還是淪陷了。好在姜維用計脫身回到了劍閣,不然劍閣恐怕也得丟。

蜀國終究是大勢已去,劉禪認清形勢,乖乖投降了,蜀國滅亡。姜維雖然在戰略部署犯了錯,但他最後表現得十分男人,在復國無望後,以身殉國,確實是個英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