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語「人世難逢開口笑」,生活的艱辛與坎坷,往往會給人們帶來沉重的壓力與心理負擔,每天為衣食前程奔波勞碌,能夠發自內心開懷大笑誠然是一種奢望。而在我國傳統民間曲藝寶庫中,有一種專門逗人發笑的藝術形式:相聲。相聲以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令人捧腹的豐富笑料,使得人們在工作之餘能夠拋開煩惱,展顏一笑,身心愉悅,「千金難買一笑」,此之謂也。
相聲自誕生以來,在歷代大師們的辛勤創作積累之下,誕生了一大批經典的優秀段子。比如有一段相聲,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關公戰秦瓊》。主要內容是說一個粗魯無文的軍閥,刁難戲班演員,亂點鴛鴦譜非要讓他們唱一出《關公戰秦瓊》。那幾句著名台詞:「我在唐朝你在漢,咱倆打仗為哪般?叫你打來你就打!你要不打啊?他不管飯!」至今回想起來仍能讓人會心一笑。三國中文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關羽是漢末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秦瓊是隋末唐初的人物,真實歷史中,兩人生活年代差著好幾百年,自然不可能真的打起來。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來一個腦洞大開的發散思維,讓三國時期的武將典範關羽,與唐朝武將典範秦瓊,真的來一次比武,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單從二人已知史料推測判斷,這個結論還真不好下。關羽在三國時期,是叱吒風雲的虎將和「萬人敵」,一生戰績輝煌。在建安五年的白馬之戰中,關羽與袁紹大將顏良對陣。膽氣沖天的關羽,單人獨馬衝入萬馬軍中,陣斬顏良,帶著顏良的首級又殺出重圍,創造了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戰場神話。
而秦瓊在隋末唐初武將之中,也是出類拔萃之輩。秦瓊堪稱李世民的頭號御用金牌戰將,每逢強敵當前,秦瓊就會「躍馬挺槍刺之於萬眾之中」,勇猛程度毫不遜色於關羽。尉遲敬德的武藝在隋末唐初已經是一流水準,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卻在美良川之戰中被秦瓊打成光桿司令,落荒而逃。
假如秦瓊和關羽真的打了交手仗,結果會是怎樣?正確答案是:秦瓊穩操勝券,關羽必敗無疑。為什麼這麼說呢?三國時期留下的一件文物給出答案。上世紀五十年代,山東沂南曾發掘出一座三國時期的古墓,墓壁之上,有一幅馬伕在馬廄中餵馬的石刻圖像。
石刻像中的馬是一匹戰馬,馬身上全副披掛著各種馬具,鞍韉革靷、絡頭馬韁應有盡有,連裝飾性的纓絡都一應俱全,唯獨沒有馬鐙。這件文物揭開了史學界爭論已久的一個難題:三國時期馬鐙還沒有誕生,或者說三國時期馬鐙還根本沒有在軍隊戰馬中應用。
在國內其他地方的三國墓葬中的類似文物遺存,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馬鐙直到南北朝時期,才逐漸開始大規模裝備騎兵部隊,到隋唐時早已經全面普及。也就是說,關羽作戰時所騎乘的戰馬,是不可能安裝馬鐙的。而秦瓊的戰馬是有馬鐙的。而有過騎馬經驗的人都深深懂得,馬鐙對於騎手保持平衡和穩定性、馬上動作的靈活性,有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可以說是「秤砣雖小壓千斤」。
古代武將為了戰勝敵人、保護自己,需要在戰馬背上做出眾多劈砍擊刺、俯仰閃避等高難度動作,沒有了馬鐙,武將作戰時的靈活性將會大大受限。另外,如果沒有馬鐙,武將只能用雙腿夾緊馬腹部,兩腳懸空沒有可靠支撐點,只能靠雙臂發力,揮刀舞槍的力度將大受影響。
相比之下,有了馬鐙之後,武將在馬背上的靈活性與穩定性成倍增加,能做出很多高難度動作,進攻敵人時雙足緊蹬馬鐙,可以借助全身發力,進攻力度大為增加。即使關羽和秦瓊的武藝、力量不相上下,但他騎著一匹沒有馬鐙的戰馬,面對秦瓊這樣的騎將高手,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