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提到諸葛亮會向反例一樣泛舟西湖,個人認為不是很恰當,諸葛亮從能力上看,靈活機變,戰場軍事非其所長,當然你要是拿《三國演義》說事,就當這話是放屁。如果非要有一比,我覺得諸葛亮更像范蠡的的同事文種。再回到這個問題的本身,如果劉備走了狗屎運統一了天下,那麼諸葛亮的下場會如何呢?既然是假設,就做一個基本的限定,否則討論起來實在很難有結論。
限定的條件是幾個問題,第一、劉備是怎樣的君主?第二、諸葛亮在劉備陣營中處於什麼地位?第三、劉備統一天下後,諸葛亮會不會威脅到劉備和其繼承人。限定的邏輯就是當君主完成統一天下的創業過程後,會因為權力中心的核心功臣帶來的眼前威脅或者對於繼承人的威脅,而採取分權牽制甚至殺戮功臣的手段,以保證勝利果實。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劉備是何等樣人,又會是怎樣的君主?劉備的創業歷程相比較曹操和孫權無疑要艱難很多,派出個人能力的差異,曹操和孫權的基礎都要優於劉備。劉備只有一個漢室宗親的虛名,不是沒用,只是在憑實力說話的年代,要兌現見效慢。然而劉備能夠從這樣的起點,屢遭挫折,最終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位置,其心志堅韌在當時當不做第二人想,這樣的人絕不會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人,所謂的仁義也不過是展現在外的一個品牌宣傳罷了,絕不能當真,否則劉備早就死了無數遍。劉備是一代人傑,卻絕不是仁人君子。
第二個問題,諸葛亮在劉備陣營中處於什麼位置?諸葛亮為劉備立下了奪取天下的綱領,為劉備規劃出一條可行之路。同時諸葛亮的理政才能,讓劉備真正的穩定住了後方,有了爭取天下的本錢。諸葛亮對劉備無疑很重要,但是也正因為重要,劉備對他的忌憚也是非常重的,作為丞相劉備生前不讓諸葛亮開府治事,這就意味著諸葛亮只辦事沒有權。劉備後期提拔李嚴,寵幸法正,這些都是制衡諸葛的手段。所以劉備對諸葛是用其才,抑其權,分權牽制,還沒統一就讓主公如此忌憚,等到天下一統諸葛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第三就是當劉備終於完成北伐南征統一天下之後,會出現的局面。劉備對軍權是能夠做到絕對控制的,魏延、趙雲、馬岱、王平以及關張後人,對劉備的忠誠是沒有問題的。軍隊穩定,會為政治穩定提供有力保障,不會出現他祖宗劉邦,異姓王割據靠殺戮功臣維持政權的局面。但是這也只是相對的情況,當完成天下一統,諸葛亮作為名義上的第一人,劉備還是要照顧優待的,但是對於諸葛亮的相權卻不能給足了,分化的程度只能更嚴重,這時候諸葛亮是安全的的。
當代沒問題,那就要考量後世的問題了,劉備會為自己的繼承人鋪路,考慮到諸葛亮年齡要比劉備小很多,諸葛亮年齡又比劉備小很多,想熬死他基本不可能,這時候決定劉備是否對於諸葛下手的條件就是,朝中的權力平衡是否穩固,是否能達到權臣不掌軍、大臣可制衡的局面,如果對於諸葛亮的相權分化的程度拿捏好,這個局面是完全可能出現的,那麼劉備就可放心的走,實現權力的平穩過度。
綜合以上這些,如果劉備完成統一,諸葛亮會被明升暗降,當成吉祥物和鎮國象徵。諸葛亮既不會如范蠡那樣全身而退,也不會如文種那樣被秋後算賬。最多就是鬱鬱不得志,陷入朝中權力的鬥爭罷了。最終臥龍真的只能臥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