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備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要問三國時期,誰是最講義氣的人,估計很多人都會說是「武聖」關羽,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兄弟情義也一直被人們羨慕、稱讚。大家都知道因為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殺,好兄弟劉備、張飛為了替他報仇,一個在準備伐吳的過程中被部將范疆、張達所殺,劉備因為不聽勸阻發動夷陵之戰,大敗而病逝白帝城,三人也算是踐行了當年桃園結義時的「不求同年同月死,但願同年同月死」的誓言。
劉、關、張三人的情義故事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一直有「寧要桃園三結義,不要瓦崗一爐香」的說法,尤其是關羽更是成為了我國忠義形象的化身,其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誅顏良斬文丑,華容道義釋曹操等故事都在民間廣為流傳。似乎劉備、關羽應該是一對情投意合的「鐵哥們兒」,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劉備完成統一大業後,二人的關係又會怎樣呢?為什麼有人會認為關羽會成為劉備第一個要斬殺的功臣呢?
第一、劉備會殺功臣嗎?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一直是以仁義著稱,是一個仁君的形象,那麼如果劉備打敗了曹操、孫權,完成了統一大業,漢昭烈帝會殺功臣嗎?如果按照其仁義的形象來說,可能性很低,如果這樣自然也就不存在殺誰的問題,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自然也是否定的。
首先,從歷史上來看,「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幾乎是我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規律,劉備自然也很難免俗。劉備會殺功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繼承人的無能和平庸,這就像明太祖朱元璋對太子朱標說過的,和自己打江山的這些將領、重臣都是太子統治要面臨的刺,他必須在有生之年為朱標撥了,而劉備面對阿斗這樣一個平庸的太子,從家族常用的利益來看也就不得不斬殺功臣。
除了有利益驅動外,劉備的性格也是一個關鍵,很多人會說劉備仁義,甚至經常哭哭啼啼,是一個骨子裡有點軟弱的人,自然是不會殺功臣的,但是大家看看他在白門樓對呂布的態度就會顛覆這一看法。呂布雖然奪了劉備的徐州,但是的確「轅門射戟」救過劉備,但是劉備卻在呂布要活命的時候上演了「落井下石」「借刀殺人」的把戲,借曹操之手殺掉呂布這個潛在對手。所以,劉備的仁義只是他行走江湖的手段而已,在面對自己的利益時,他是一個果斷利落的狠角色。
第二、為什麼是關羽?
經過分析,我們知道劉備從內外因來看都是可能殺功臣的,但是蜀漢的功臣那麼多,為什麼關羽會首當其衝呢?關羽不是和劉備關係情同手足嗎?這就不得不說,關羽在很多方面是犯了皇帝大忌的。
首先,關羽干涉劉備家事,大家都知道在封建時代,皇帝的家事就是國事,而大臣捲進帝王的家事,毫無疑問都是必死無疑的。關羽在劉備打算收寇封(後來的劉封)為義子時,就直接站出來反對,而且還固執地堅持自己的看法。這雖然在當時看來是一件小事,但是卻說明關羽真的把自己當作了劉備的兄弟,干涉了老大的家事,按照這種苗頭,手握重兵的關羽後來一定會捲入劉備的「立儲」問題,而這是任何一個帝王都無法容忍的,所以關羽被殺也就在預料之中。
其次,關羽的地位和威望,也很容易被劉備猜忌。如果劉備能夠完成統一大業,那一定是關羽取得襄樊大戰勝利之後的事。試想,關羽在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時就已經威震華夏,如果關羽一鼓作氣拿下襄樊,那麼,關羽在蜀漢政權中的威望將會達到和劉備一樣的高度,甚至超過劉備,那麼對於劉備而言,關羽就是「功高震主」了。出現這種情況,二人之間的矛盾自然就會越積越深,後來大唐的李世民、李建成親兄弟尚且兵戎相機,更何況劉備和關羽。
最後,關羽的性格也決定了二人之間很難「共富貴」。關羽性格中最大的缺點就是高傲、目中無人,甚至很多人認為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就是自作主張的結果,劉備和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向其下達果命令。所以就算關羽不死,這一條就讓劉備無法容忍,正是因為這樣,有人認為關羽其實是被劉備害死的。另外,關羽在單刀赴會、水淹七軍之後就已經很膨脹了,如果要是他再取得襄樊大戰的勝利,甚至幫助劉備完成了統一大業,以關羽的性格還不得把尾巴翹到天上去,再加上自恃和劉備關係密切,自然就不會把劉備放眼中,其結果自然可想而知,或許同時期許攸的下場就是他的下場。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劉備有幸統一天下,建立大一統的王朝,那麼很有可能還是會殺功臣的,而第一個被殺的很有可能就是「武聖」關羽,這個結果是不是很讓大家意外?但是其實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