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晉武帝司馬炎是怎樣擊滅東吳統一中國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晉武帝司馬炎是怎樣擊滅東吳統一中國的

西晉成立之初,晉武帝為了收買人心,大封功臣,許多大家族都被封為公侯,短短幾年時間,晉武帝共封了57個王,500多個公侯。

蜀漢滅亡不久,晉武帝為了穩定巴蜀人心,又任用了一批原在蜀漢供職的官吏為朝官,晉武帝沒有採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慣用手法,而是採取拉攏、收買人心的辦法,穩定各級官吏,以確保社會穩定地過渡,因為晉武帝還看到,蜀漢雖亡,東吳未滅,全國還未統一,於是他開始運籌帷幄,準備擊滅東吳,結束全國的分裂局面。

早在三國鼎立之時,魏的勢力已超過蜀、吳,如以人口計,魏約佔全國人口3/7,蜀、吳合占4/7。

263年,魏滅蜀之後,三國鼎立變成了南北對峙,魏的力量更加強大,晉武帝代魏之後,雄心勃勃,「密有滅吳之計」,準備出兵滅吳,統一全國。

西晉全國正處於一種積極的態勢之中,然吳國卻是在走下坡路,吳主孫皓的荒淫、殘暴使吳國喪失了重整旗鼓的機會,孫皓命令大臣的女兒要先經過他的挑選,漂亮的入後宮供他一人享受,剩下的才能談婚論嫁,這使他喪失了大臣們的支持,自毀根本,最終成了孤家寡人。

對他勸諫的中書令賀邵不但沒有受到他的表揚,反用燒紅的鋸條殘忍地鋸下了舌頭,其殘暴程度與商紂王沒有任何區別。

孫皓殺人的方法很多,很殘忍,像挖眼、剝臉皮和砍掉雙腳等,孫皓的殘暴注定了他要滅亡,由於孫皓的殘暴使手下的將領們也對他喪失了信心,紛紛投降西晉。

西晉的大臣們見吳國國力下降,政局不穩,也紛紛勸說司馬炎趁機滅掉吳國。

但是,晉武帝受到了以太尉錄尚書事賈充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他們認為:吳有長江天險,且善水戰,北人難以取勝,且近幾年來西鮮卑舉兵反晉,此時對吳作戰,並「非其時」。

而羊祜、張華、杜預等人則認為:吳帝孫皓腐化透頂,他不但對廣大人民殘酷剝削、鎮壓,而且在統治集團內部也排除異己,用刑殘酷,孫吳現已是「上下離心」,如此刻出兵,「可不戰而勝」,如果錯過機會,「吳人更立令主」,勵精圖治,再去滅吳就相當不容易了。

兩派意見,針鋒相對,這樣,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就擺在了晉武帝面前:是否出兵滅吳,統一全國?晉武帝站在主戰派一邊。

為了完成滅吳大業,晉武帝在戰略上做了充分準備,早在公元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軍事重鎮荊州,著手滅吳的準備工作,羊祜坐鎮荊州後,減輕賦稅,安定民心,荊州與東吳重鎮石城(今湖北鍾祥縣)相距最近,晉軍採取了「以善取勝」的策略,向吳軍大施恩惠。

由於孫皓揮霍無度,部隊士兵常常領不到軍餉,連飯也吃不飽,羊祜命人向吳軍送酒送肉,瓦解吳軍,這樣,不時有吳軍前來投降,羊祜下令說:吳軍來要歡迎,走要歡送,有一次,吳將鄧香被晉軍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堅持要殺掉,羊祜不但不殺鄧,而且還親自為其鬆綁,把鄧送了回去。

有時,吳軍狩獵打傷的野獸逃到了晉軍領地,晉軍也把這些野獸送到吳軍帳內,正是由於這樣的「厚」愛,東吳將領們的心已經一步步趨向晉軍。

晉武帝在襄陽一邊命羊祜以仁德對吳軍施加影響,一邊在長江上游的益州訓練水軍,建造戰船,經過長達10年時間的充分準備,公元279年,晉軍開始向東吳展開大規模的進攻,為了迅速奪取勝利,晉軍分5路沿長江北岸,向吳軍齊頭並發,第6路晉軍由巴東、益州出發,沿江東下,直搗吳軍都城建業,20萬晉軍直撲東吳。

東吳守軍,在巫峽釘下了無數個鋒利無比的、長十餘丈的鐵錐,在江面狹窄處用粗大的鐵鏈封鎖江面,晉軍先用大竹排放入長江,晉軍在船上載了無數根數丈長的用麻油澆灌的火點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夠把鐵鏈燒斷,就這樣,東吳長江的防守設施被一個個排除了。

在第6路晉軍進攻東吳時,為了分散、吸引守衛建業的吳軍兵力,安東將軍王渾率一路晉軍,由北向南,直取建業,孫皓忙命丞相張悌統率主力渡江北上,迎擊王渾,結果沿江東下的晉軍乘機攻佔了建業。

由於晉武帝準備充分,時機恰當,戰略正確,前後僅用了四個多月,便奪取了滅吳戰爭的全部勝利,從此,東吳的全部郡、州、縣,正式併入晉國版圖。

280年,三國鼎立的局面完全結束了,晉武帝司馬炎終於統一了全國,結束了長達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