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曹植,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跡。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信大家非常熟悉,尤其是最後兩句: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同母的兄弟,用燃萁泣豆來比喻兄弟相殘的行為。曹植被曹丕逼迫做七步詩的故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真實發生呢?
我們在《三國誌》這樣的史書中並沒有找到相關的記載,相反卻在一些野史雜記裡找到了七步詩的說法,比如在南朝的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當中可以找到相關的縮影。《世說新語》是南朝時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漢末至東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但若是要深究,就會發現有很多漏洞,首先在時間上,文中記載的時間是黃初元年,那個時候曹植還只是臨淄侯,他被封為東阿王,是魏明帝太和三年的事兒,時間前後相差了10餘年。
第二在邏輯上說不通,曹植本就是文人,且文采飛揚,善作詩文,這是眾人皆知的,曹丕怎麼會在殿堂之上用曹植的長處去為難他呢?難道曹丕是想讓曹植更加獲得名望嗎,這顯然不符合正常的思路。
第三從歷史記載上不太合理,雖然七步詩比喻得體,有樂府之風,很可能確實是曹植的手筆,但若真是曹植在宮殿上七步成詩,那就應該在一些嚴肅的記載中出現,可就連記載三國事件的《三國誌》中都未曾出現過,而僅僅是在文人筆記中有所端倪,那自然應該不是真實的事件了。
曹植的悲劇命運也許是在王位競爭失敗之時就已經注定,曹丕繼位之後,就開始清除異己,對於王侯們的限制與監視也愈加過分,他規定王侯的活動範圍在方圓三十里之內,一舉一動都要受到專人的監視,而曹植更是重點打壓對象,沒過多久他就被貶為安鄉侯,奪了封地,送去洛陽監禁。
雖說曹植是王侯,但其實更像是被畫地為牢圈養著的囚犯,他在政治上即使再有才能也得不到發揮,所以他也只能寄情於詩詞歌賦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