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 《三國》的人都知道,在沒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被曹操追得簡直是四處亂竄,如果,不是請到了孔明先生,他早被曹操給滅了,滅完劉備,曹操下一個,就會幹掉孫權,這樣,就不是由晉朝,而是魏來統一天下了。所以,正是諸葛亮的出山,改變了一個時代的命運,形成了三分天下。
那麼,就有一個疑問產生了:既然曹操為了統一,吸納了那麼多人才,他為啥就偏偏沒請諸葛亮呢?
也許有人會說,是不是諸葛亮隱藏的太深?養在深閨人不識啊,結果,反倒讓劉備得了先手?
首先,在選人上,曹操是無論貧賤,不計出身。你比如,他手下的謀士參謀荀攸、郭嘉、賈詡等人,都是貧寒子弟,他的愛將張遼、徐晃、典韋等人,也都卑賤出身。
其次,在用人上,曹操唯才是舉,不計前嫌。你比如,陳琳原是袁紹謀士參謀,曾寫過檄文,痛罵過曹操祖宗三代,可是,陳琳被俘後,因愛惜其才華,曹操對他,照用不誤。
為了遍尋能人,曹操甚至到了不計人品的程度。你比如,他曾三次廣發 《求賢令》,其中的一條,就是強調,只要你能力強,哪怕你有過劣跡,我也既往不咎,照樣重用。
聽到這,人們更納悶了,既然曹操選賢上,已到了求才若渴的地步,那他為什麼不請諸葛亮呢?
其實,你只要細細咂摸下,曹操的求才史,你就會發現,曹操手下的幹將,無論介紹來的,應聘來的,或是俘虜來的,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別人投奔他。你想讓曹操,低下頭去求人,那是萬萬不可能的,而且曹操陣營的能人太多,諸葛亮在郭嘉荀彧等人間也放不出多大的光彩。
然而,在這點上,劉備卻不一樣,只要一個人,被他看上了,別說低點頭,裝把孫子,你就是把他弄得顏面掃地,下不來台,他也照樣厚著臉皮,苦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