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是大詩人杜甫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得確,無論是草船借箭還是火燒赤壁,又或者是七擒孟獲,諸葛亮在我們心中無疑是智慧的代表。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成為敬業的標桿。
但是蜀國卻並沒有完成自己的復漢霸業,相反成為了三國最先落沒的一個。這原因很多,但其實很大的一個因素就壞在諸葛亮他空有敬業心,空有大智慧,但在管理上,他還是一個小學生,完全不合格。他事必躬親,打二十軍棍以上的懲罰也得自己親出去看著,還怕別人打不好,自己上去動手打。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成功可不是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需要靠的是團隊作戰。
諸葛亮他不讓手下去鍛煉,也不培養繼位人,那這樣自然就不能形成管理團隊嘛。那他這種凡事都是覺得別人不行,都得自己出馬的思想,最後導致蜀國最後幾乎沒人可用,導致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
再有雖說諸葛亮很有謀略,但在識人上面卻也是馬馬虎虎。如當年他的老闆劉備曾當面跟他說過馬謖這個人有點誇大其詞,不能擔大任。但是諸葛亮覺得,馬謖曾在七擒孟獲、平定南方都不俗的表現,出了很多計謀,覺得馬謖十分不錯,所以在眾人都反對的情況下,他一意孤行讓馬謖做了先鋒,最後導致街亭戰敗。我們知道這次戰敗可以說是蜀國落沒的關鍵一戰。雖說馬謖最後用生命為次戰敗做了一個交待,但其實真正最大錯誤者,是派他出去的諸葛亮啊。
所以說諸葛亮雖然聰明,但他還是少了一份凝聚人心,培養人才的管理才能。當劉備沒死的時候,諸葛亮這個缺點還無所謂,但劉備一死,所有重擔都壓在了諸葛亮一人的身上,那這個缺點就成了一個致命的缺點,因此蜀國不但沒能完成統一霸業,反而成了最先玩完的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