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生性多疑,就算選個繼承人也需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曹植做為曹操的兒子,繼承了父親的才華,寫的一首好詩。可是就這樣的一個才子最後卻沒有被曹操選為繼承人,這是為什麼呢?
曹操為了冊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詢問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於是公開回答:「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標榜一定要冊立曹丕來繼承魏國大統,並高調表示自己會以生命來扞衛曹丕。曹植是曹操看好的熱門人選,更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為什麼會做出如此違反人情的事情呢?
首先是性格使然。崔琰此人身材高大,儀表出眾,鬍鬚長達四尺,就算是閒居家中也是正襟危坐,極有威嚴。能夠留四尺長的鬍鬚那是要何等細心。在《世說新語》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有匈奴使者來訪,曹操覺得自己身材矮小,不夠體面,於是讓崔琰代替自己坐在王位上,自己則拿著一把刀站在旁邊。
等待使者拜見之後,曹操派人去詢問使者有和評價,使者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這個故事當然是為了襯托曹操,不過也證明崔琰長相不凡,氣度高雅。在平常的生活當中,崔琰就是一個處世嚴謹,腳踏實地的人。可是曹植呢?
《三國誌》記載曹植「性簡易,不治威儀」。曹植是個才子,生活中一點架子沒有,做事情不拘小節,經常和丁儀、楊修等好友喝酒高歌,不知道節制,有時候甚至不注意場合。曹植的生活中,喜歡的是隨著感覺走,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和崔琰的嚴謹完全不同。
其次是崔琰的價值觀念使然。崔琰是一個標準的儒家士子,心中常常想著的是天下,是百姓。當曹操大敗袁紹之後,查看冀州的戶口,非常高興的對臣下們感歎,哎呀呀冀州果然很大啊,可以徵召三十萬士兵呢!崔琰聽了,迎頭給曹操潑了一瓢冷水,崔琰說:「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塗炭,而校計甲兵,唯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
現在天下分崩離析,百姓痛苦,冀州剛剛平定,你曹操不去關心百姓,瞭解風俗,卻關心什麼軍隊,實在是讓冀州百姓失望啊!當時所有的臣子嚇得半死,誰敢這麼觸曹操的霉頭啊。還好曹操大度,反倒自己認錯了。
崔琰在批評曹操的時候,沒有考慮自己的安危,想到的只是百姓和天下。而在選擇太子的時候,崔琰也沒有計較什麼曹植是不是自己的侄女婿。崔琰一腔忠義,正直無私,讓百官震撼。連曹操也感歎崔琰「公亮」,這樣正直無私的人太少啦!而最重要的還是崔琰的政治傾向使然。
曹植有才,可是曹植在寫詩歌的時候很厲害,在處理政事的時候怎麼樣呢?曹植為人任性而行,把自己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寫詩詞歌賦和喝酒上,不務實事,甚至做出一些越軌不合禮法的事情。像曹植就曾經乘車在只有皇帝可以通行的馳道上奔走,讓曹操大怒,並表示從此之後再也不會相信曹植,相信任何兒子了。可是曹丕呢?
曹丕年輕時也曾經出外打獵,生活細節上有些缺點。可是當崔琰義正詞嚴的告訴曹丕不能如此的時候,曹丕非常謙卑的回復說:「昨奉嘉命,惠示雅數,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壞矣,褶亦去焉。後有此比,蒙復誨諸。」曹丕表示,以後我一定會痛改前非,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由此可見,曹丕心中有政務,並且聽得進他人的建議,對於禮法是非常看重的。
當然,曹丕這個人很虛偽,很多事情都是做出來給世人看,給曹操看的,可是,當虛偽可以給國家給百姓帶來好處的時候,那也未嘗不可。於是崔琰毅然選擇了處世嚴謹,善於納諫,有心國事的曹丕,而放棄了好酒輕狂,放誕任性的侄女婿曹植。
由此可見,人品決定了誰是下一任繼承人。雖然曹操一直比較喜歡曹植,但是奈何曹植身上有很多缺點,難以治理江山。所以曹操最後聽從勸告,選曹丕為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