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魏延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最開始看《三國演義》的時候,讀到魏延謀反那一回章節,就覺得事有蹊蹺,謀反一事蓋棺定論過早,未免太過草率。總不能因為一個人腦後長有反骨就說他日後必反,這不是典型的算命胡說八道嗎?魯迅先生都說過《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意思就是羅貫中把諸葛亮寫得不像樣子,差不多就是妖魔鬼怪了。妖魔鬼怪的話能信不?當然不能信。既然如此,那就要好好斟酌魏延謀反一案是不是真實的了?如果不是的話,那魏延真的就成為千古奇冤的典型。
《三國演義》中魏延出現在第四十一回,登場不早不晚,恰巧魏延最落魄的時候,此刻的魏延說他是喪家之犬也不過分,兵少將寡,前有猛虎,後有餓狼。在這最重要的時候,魏延幹了什麼?為了搭救一個不相干的人和敵人奮勇作戰,下場卻淒慘無比,不但全家被殺,還要四處流浪。這個不相干的人就是劉備。這種人你說他會謀反,打死我也不信。
正史上說的就比較客觀了,就是在蜀國北伐曹魏的時候,諸葛亮於大營中病逝,他在臨死之前留下遺言。據《三國誌魏延傳》載,諸葛亮的遺言是這樣的:「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當時的魏延是部隊前鋒,哪能說撤退就撤退,其他人的大部隊離他又遠,於是費禕就跑去和魏延說丞相的遺命,魏延聽後一百個不願意,作為一個以勇猛著稱的武將,他表示要繼承北伐的使命,不願撤退。《三國誌魏延傳》稱,魏延表示:「丞相雖亡,吾自健在,雲何以一人之死而廢天下乎?」
魏延沒撤兵,但是其他人開始撤了。不巧的是主持撤兵的是魏延頭號敵人楊儀,楊儀這個人和魏延是同事,兩個人同朝為官相處,鬧得非常不愉快,近乎於生死大敵,就是那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程度。
楊儀看魏延不撤,心裡就開始琢磨起來:你說你魏延也是膽子大,以前丞相還在世的時候你還算聽話,如今丞相死了你魏延以後還不是肆意妄為,我們關係本就惡劣,你欺負我的日子還長著呢!不行,得想個辦法弄死他。楊儀想了個什麼辦法呢?還別說,他還真想到一個好辦法。你魏延不是不撤兵嗎?那我撤,不但撤,我還給你使絆子。於是楊儀一邊撤軍一邊給朝廷寫信,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我楊儀聽丞相的命令回來了,但是魏延他不回來,他一看丞相死了,就決定謀反啦!
魏延知道這個事情後頭皮發麻,他知道現在是「黃泥巴落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絕對不能讓楊儀這個小人得逞,於是他也寫信給皇帝,信的內容完全相同,就是把楊儀和他魏延的位置換了一下。皇帝一看兩邊的信件也是頭皮發麻,到底誰反啊?
在這個關鍵時刻,有兩個人的態度決定了魏延的命運。據《三國誌魏延傳》載:「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疑延。」董允和蔣琬的態度終於令劉禪站到了支持楊儀的一邊,魏延也因此成了蜀漢公敵,最終以悲劇收場。
不過,從以上記載也能得出一個結論:魏延謀反就是一樁千古奇冤的案子,是楊儀和魏延內鬥的結果,只是楊儀先下手為強,巧妙借勢,果斷出手,讓皇帝滅了魏延。當然,魏延的悲劇結局本身與他平常不會做人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他能搞好與楊儀及其他大臣的關係,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嗎?而楊儀這個人在魏延死後也沒有什麼好下場,蔣琬和費禕取代丞相的位置,楊儀自己什麼好也沒得到,於是心生不滿,滿腹牢騷,最後被皇帝弄死了。總而言之,魏延謀反實在是一樁千古奇冤。
參考書籍:《三國誌》、《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