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末期實際上是蜀漢與曹魏集團的舞台,說得具體一些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鬥爭,雙方交戰數回合不分勝負,諸葛亮雖然謀略兵法遠勝司馬懿,但多次北伐都因各種原因失敗,或許這是天意,或許是司馬懿運氣太好,不過諸葛亮在進兵過程中,魏延曾經獻過一條子午谷奇襲的計策,不料被諸葛亮拒絕了。
千百年來,許多三國迷對魏延這條計策爭論不休,首先諸葛亮一生做事皆謹慎非常,他不敢採用魏延這條險計自然能理解,但從軍事方面來考慮的話,魏延這條計策聽起來還是不錯的,魏延通過分析雙方形式,希望帶領五千精兵穿越秦嶺深山中的子午谷,直接攻破曹魏重鎮長安,進而直逼許都,魏延這條計策到底可不可行呢?
子午谷,這是一條位於陝西和四川的古道,繞於秦嶺的深山之中,地勢險要道路崎嶇,全場有600多里,三國時期的子午谷早就被廢棄不用了,這是一條優勢與劣勢並存的路,如果走得通那麼可以直接殺入長安,對川蜀很有利,但也存在很高的風險。
600多里的山河險阻非同小可,五千人一同度過,真正走到時或許只剩下不到三千人,而且因為地勢險要,如果敵人在出口設下埋伏,來個以逸待勞的話,那麼就能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局勢,到時候蜀兵進退兩難,只能被耗死。
諸葛亮拒絕魏延這條計策,自然是因為它風險太多了,在三國時代這條計策到底可不可行已經無法得知了,因為畢竟沒有試過,但在1400多年後,卻有人真的試過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高迎祥。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不斷,所以許多農民起義紛紛崛起,其中高迎祥是比較有代表的一直農民起義軍,但是高迎祥也稱作闖王,他軍事才能不弱,屢次擊敗明軍,讓崇禎皇帝很頭疼,1636年明朝將領孫傳庭、洪承疇打算合兵一處,共同對高迎祥圍追堵截,結果高迎祥走投無路。
正在危機之際,高迎祥想到了1400年前魏延那條妙計,因為當時的高迎祥正處在川蜀到西安這條路上,恰好是子午谷奇謀的路,於是高迎祥立馬率領農民軍進入子午谷崇山峻嶺,大軍經歷千辛萬苦,在道路險阻中前進了16天,終於黑水峪,正當高迎祥認為勝利在握時,孫傳庭早就有動作了。
原來孫傳庭看中了高迎祥的動向,果然在子午谷出口埋伏重病,等候高闖王的軍隊到來,結果高迎祥一出來就被一鍋端了,這正是當年諸葛亮預測的一樣,魏延想出來的子午谷奇謀,只是把自己往鬼門關送而言。
後來高迎祥與孫傳庭大戰,最終高迎祥被俘虜,被押送到京城斬首,從高迎祥的事跡也能看出,當年諸葛亮是對的,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不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