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計謀到底可不可行 1400年後有人替他解開了真相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魏延的子午谷計謀到底可不可行 1400年後有人替他解開了真相

對子午谷奇謀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歷史上對於子午谷奇謀這件事一直爭執不休,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時候,魏延就向諸葛亮獻計,率領5000精兵(也有說一萬,史書中有兩個版本),走子午道快速感到長安,以出其不意攻佔長安。

史書上記載魏延不止一次向諸葛亮提出這條計策,然而都被諸葛亮否決了。

《三國誌·魏延傳》中記載: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今天,筆者就個大家談論一下,魏延所提出的子午谷計謀到底是否可行。

子午谷道是跨越秦嶺的六條道路之一,是路程最短卻又最難走的一條道路,素有「秦嶺六道,子午為王」之說,其特殊的地理意義,歷史上很多戰事都與子午谷相關。

由於距離三國時期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並且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並沒有使用,我們無法直接判斷這條計策是否可行,只能通過列舉方式,進行推算。

後三國時期,曹魏伐蜀,大將鍾會就派兵走了子午谷,只不過此時的魏國國力強盛,並且走子午谷只是為了趕路,並非奇兵,蜀國也無力在子午谷設伏,最終成功滅亡蜀漢,這個事跡與魏延當時的背景不同,對比性不高。

三國之後的東晉時期,大將桓溫北伐前秦,就曾效仿魏延的計策,率領精兵偷渡子午谷,結果卻被埋伏在半路中的秦軍伏擊,還沒出谷就被全殲。

歷史上最著名的走子午谷的軍事行動上,就要數明末時期的闖王高迎祥了。

崇禎九年,高迎祥在不瞭解子午谷的時候,就率領五萬大軍偷渡子午谷,準備超近道奇襲西安佔領陝西等地。

然而剛進子午谷,就遇到傾盆大雨,子午道地勢險惡,再加上天氣原因,原本七天就能走完的道路走了十幾天也沒能到頭,人困馬乏,等到了子午谷黑水峪的時候,又遭遇埋伏在此地的兩萬明軍。

雖然在人數上高迎祥佔領絕對優勢,但是由於子午谷地勢險峻,而明軍又事先做好埋伏,處在有利地形,再加上長期的奔走,高迎祥的五萬大軍戰鬥力銳減,被明軍輕鬆拿下,高迎祥以及所率領的五萬士兵,在這次戰役中全部喪命。

這是五萬生命買來的教訓,縱觀歷史上的「子午谷奇謀」,幾乎沒有一例成功的。

我們再返回來分析一下魏延的此次計謀。

《魏略》的記載: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茂聞延奄至。比東方腥聚合。』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按照魏延的話來講,夏侯楙膽小無謀,若自己率領5000精兵,走子午谷,夏侯楙看到後就會被嚇得棄城而逃,到時候再與丞相回合。

對於魏延的這個計策,仔細想來其中有三點漏洞。

第一:不考慮天氣原因,子午谷地勢險惡,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勢,魏軍隨便在路途上駐守一波軍隊,魏延都無法通過,甚至折損在此地。

第二:夏侯楙即便再膽小無謀,看到5000精兵也不大可能會棄城逃跑吧?走子午谷此等險地,自然需要輕裝出發,5000輕裝戰士,在沒有重型攻城設備的情況下,可能攻得下一座城池嗎?若攻不下,魏延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第三:當時諸葛亮手下也只有7萬人馬,手下大將更是不多,正是用人之際,若分給魏延5000精兵,正面戰場上自己還要不要打了?

並且,或許諸葛亮還考慮到一點,就是魏延的忠心。

諸葛亮對於魏延的忠心程度一直保持懷疑,認為他有反骨,不然也不會在自己死後留下計策防止魏延謀反。若魏延名義上是獻計伐魏,實際上是投降,那又該如何是好?

不管是處於哪一點,孔明都會拒絕魏延的計策。

至於魏延的這個子午谷計謀到底可不可行,1400年後的高闖王已經以5萬人的性命解開謎題了:這條道路真的是不好走。

由此可見,孔明到底有多聰明。

以上均來自推理,歷史無法以結果作為倒向,後世之事難以比對當日之事,還請大家積極討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