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是荊州人,在蜀漢政權中屬於顯赫的荊襄派。諸葛亮有言,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在諸葛亮的眼中,廖立和龐統是並列的。可見其能了,雖然孔明的識人本事很一般。廖立歷任長沙太守、巴郡太守、侍中、長水校尉。可由於自認為蜀漢中只有孔明比他強,而自己的官階卻比一向都瞧不起的李嚴還低,於是,向李邵、蔣琬發了一通牢騷。說道:「昔,先帝……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不過,他忽然覺得太露骨了,馬上又說:「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接著,大罵向朗、文恭、郭演長(疑即郭攸之)、王連是sb,卻得到重用。李邵、蔣琬聽罷,立即向諸葛亮稟報,孔明立即上表,給廖立安了個「誹謗先帝、疵毀眾臣」的罪名。貶為庶人(這是格外開恩,因為屬於荊襄派內部矛盾)。
廖立對於荊州之失的說法看來是對的,否則,就不會得罪。大凡這種罪,往往是因為說出了「時諱」。而且,根據史料,呂蒙襲三郡時,身為長沙太守的廖立望風而逃,可見是親身經歷這場大戰的,不過,劉備對他卻絲毫沒有責怪之意,長沙你不是丟了嗎,好,給你做巴郡太守……雖然劉備經常會用這種計量,比如,黃權降魏,劉備也沒有計較。不過,請注意,劉備對於黃權降魏,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所以,有理由相信,劉備之所以對廖立毫不責怪,也是因為「孤負廖立,立不負孤也」。負在何處?很顯然,在關羽與呂蒙的交戰期間,劉備未發一兵一卒。
呂蒙之所以出兵荊州,在三國誌吳書呂蒙傳中記載得很清楚,當時呂蒙向孫權密陳時,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最後的結果,呂蒙的判斷是正確的,劉備的確未發一兵一卒,因為,這時,劉、關的關係,非但不是早年的義同兄弟、恩若父子,連普通朋友也遠談不上,甚至可以說,是勢如水火!
早年,劉備和關羽的友誼的確是非同尋常的,這從關羽和張遼的對話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可是,關羽的驕傲的性格最終導致他和劉備越走越遠(的確,有些人只能同苦而不能同甘,只能說他們賤了)。對於劉備的不滿,史書上記載的第一件事,就是,劉備重用馬超的事(雖然只是表面上的重用)。關羽給孔明寄信,問馬超,實際上,就是不滿的表示。諸葛亮深知關羽的性格和來信的用意,回信中大誇關羽,終於,平息了這場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