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紛爭,對於誰才是三國最大的贏家這個問題更是眾說紛紜,是劉備曹操還是孫權?又或許全都不是。其實,縱觀歷史可以發現,三國時期最大的贏家應該是司馬懿。
那個時候,三國鼎立,三位國主盡心竭力,但是,這三個國家最後還是滅亡了。在這期間,司馬懿隱其鋒芒,休養生息,等待時機,偷偷的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最終經過三代人的努力奪得了曹氏天下,後來又滅了魏朝,建立晉王朝,最後,出兵打敗了東吳,成為天下霸主。三國時期,他並不是默默無聞的普通百姓,而是赫赫有名的智勇雙全的謀士參謀,論手段能力他並不輸於諸葛亮。他的軍事才能十分突出,不拘一格,提拔有能力的人。正始(240—249)初,他還是曹丕的一名臣子,便破格提拔了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士兵,當時他肯定不會想到,正是這麼一個小士兵做到了他一生都在追求卻沒有完成的事情,這個士兵就是鄧艾。
鄧艾家境貧寒,兒時就和家人一起舉家搬遷到河南上蔡地區給別人耕種土地為生。封建時期,等級觀念十分嚴重,一個身份卑微的人想要功成名那是十分困難的。二十多年後,年輕有為的他被人推舉成為典農都尉,幫助上級官員管理土地耕種的事情。他從小就喜歡聽關於行軍打仗的故事,只要有時間,就會認真鑽研兩軍對戰的技巧,每當他路過高山河流的時候,都會仔細觀察那裡的地形特點,排兵佈陣,絲毫不會介意別人的嘲笑。正是那一年,他按照上級的指示,去洛陽匯報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恰巧遇到了司馬懿,司馬懿在聽了他在農業方面提出的一些措施時,非常滿意,認為他有才能,於是,便推薦他去了更好的地方任職。
從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國在淮南、淮北廣開河道,大舉屯田。自從他的屯田措施開展以後,國家的農業得到快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繁榮,更是極大的提升了國家實力。可以說,曹魏政權能在三國中始終保持實力最強,特別是後期,鄧艾的許多政治主張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後來,他擔任魏國的將軍,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代替魏國討伐蜀國。就在兩國交戰陷入僵持的時候,他決定親自率領一支隊伍,跋山涉水,徒步穿越無人的荒漠,翻過高山峻嶺,幾經磨難終於到達成都,最終改變了戰爭的形勢。
但是,關於鄧艾攻打蜀漢還有這樣一個故事,那就是在他攻打蜀漢之前他曾做了一個夢,他夢到自己坐在山峰之上眺望著大好河山,看著山下潺潺流水。夢醒後,鄧艾疑惑不解,於是,他就找來殄虜將爰邵想問問他,看他是否能解夢中之意。爰邵聽後沉思了半天說道:「即使能取勝蜀漢,恐怕將軍也難以返國」。後來事情的發現果然一如爰邵所料。
我們再來說說蜀漢,此時,蜀國的國主劉嬋在聽到手下士兵報告魏國大軍已經來到成都的消息時,十分害怕,貪生怕死的他立馬命令士兵打開城門迎接魏國大軍,蜀國就此滅亡了。劉備、諸葛亮為了蜀國可謂是嘔心泣血,耗盡一生的精力,就這樣被魏國給打敗了。如果他們兩個人泉下有知,可能都會被氣活過來。偷渡陰平之時,兩軍交戰他能夠審時度勢,想出率兵突襲敵軍大本營的計策,憑借過人的膽識專走無人的小路,隱藏行蹤,等到敵人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這一場戰役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奇跡,也為後人提供了很好的軍事戰略指導。
《世說新語·言語篇》中有一則關於鄧艾機敏的故事:其大概的意思就是說,鄧艾這個人雖然文武雙全,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原因就是——口吃,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結巴。他結巴到什麼程度呢,有記載道,他每次稱呼自己的時候都老是「艾、艾」連呼。這個時候司馬昭就故意戲弄他,便問道:「你老是『艾、艾、艾... ...』的,那麼,究竟有幾個『艾』啊?」鄧艾回答:「所謂『鳳兮鳳兮』,還是只有一鳳而已。」可見,鄧艾的智商的絕對沒問題的,嘴巴只是他的一個短板。
但是,最終鄧艾還是悲慘的,在巨大的勝利面前他也開始迷失了自我,最終被鍾會找到借口污蔑和陷害,景元五年(264年)他被司馬昭猜忌而收押在牢,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著名將領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魏太尉鄧艾」。甚至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鄧艾亦位列其中。鄧艾墓在蒲城縣洛濱鎮後阿村附近,1983年7月被公佈為蒲城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