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無意間提拔的一位小吏,26年後改變歷史進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懿無意間提拔的一位小吏,26年後改變歷史進程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鄧艾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司馬懿的崛起,是從曹丕時代開始的,當時曹丕在司馬懿的幫助下,成功登上太子之位,成為曹魏開國之君。曹丕雖然對司馬懿有所防範,無奈朝中無人,司馬懿逐漸開始涉及軍權,並且成為曹丕的托孤大臣。在曹叡時期,司馬懿憑借奇策和軍事能力,多次抵禦諸葛亮而戰功顯赫,在青龍三年(235年),司馬懿升任太尉。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司馬懿開始逐漸提拔新人,培養親信。

其中,就提拔過一個口吃的屯田小吏,他叫鄧艾。鄧艾出身貧苦,甚至當過放牛娃,從小就有大志向,也受過良好教育,故而在曹魏大興屯田的時候,擔任了典農都尉的下屬小吏,不過因為口吃,就一直被壓制,得不到提拔,干了將近二十多年的屯田小吏,才勉強陞遷為典農功曹,司馬懿當上太尉的時候,這一年,鄧艾已經是38歲的中年人了。

一次進京匯報工作的機會,鄧艾終於見到了身為太尉的司馬懿,通過交流,司馬懿大喜,覺得遇到了一個不錯的人才,很賞識他,很快就徵召他為太尉府的掾屬,後升任尚書郎,從此鄧艾的人生開始發生了重大轉折。

《三國誌》:每見高山大澤,輒規度指畫軍營處所,時人多笑焉。後為典農綱紀,上計吏,因使見太尉司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為掾,遷尚書郎。

鄧艾屯田出身,有著足夠多的屯田經驗,又非常有才華,擅出屯田之法,從得到司馬懿重視之後,就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見,甚至還著《濟河論》闡明了自己的觀點。司馬懿也非常滿意,採納並實施了鄧艾的屯田建議,很快幾年之後,從京都到壽春,沿途兵屯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出現了一派繁榮富庶的景象。魏國在東南的防禦力量也大大加強。在三國後期,曹魏政權能在三國中始終保持實力最強,鄧艾的獻計獻策有著巨大的貢獻。

從正始四年(243年)開始,鄧艾這一年46歲,從一階文官,開始轉職軍事,之後就多年跟著司馬氏南征北戰,尤其是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成為姜維的宿敵之一。鄧艾小時候就喜歡軍事,他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

正元元年(254年),高貴鄉公曹髦即位。這時,司馬氏代魏的局面明朗化了。鄧艾卻成為司馬氏的鐵桿嫡系,一聲都在為司馬氏出力。甘露元年(256年),鄧艾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

景元四年(263年),總攬朝政的大將軍司馬昭制定滅蜀計劃,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由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餘人,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北),以切斷姜維退路;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欲乘虛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

在這場大戰之中,鍾會被姜維阻擋在劍閣,已經無力再進,都準備撤軍了,而鄧艾卻卻出其不意,率軍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鄧艾率軍攀登小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魚貫而進,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山高谷深,至為艱險。途中,糧運不繼,曾多次陷入困境。部隊走到馬閣山,道路斷絕,一時進退不得,鄧艾身先士卒,用毛氈裹身滾下山坡。鄧艾率軍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將馬邈,史冊上稱這次軍事行動為「偷渡陰平」。

之後鄧艾斬殺諸葛瑾,拿下綿竹,兵臨城下,導致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加速了三國一統的進程。此戰,鄧艾趁兩軍主力相持之際,率偏師出奇兵,進行大縱深迂迴穿插,繞過蜀軍的正面防禦,直搗蜀都成都,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當然也正因為鄧艾的存在,導致劉備和諸葛亮辛辛苦苦建立的蜀漢政權,輕易被滅,如果二人得知此事,估計也要死不瞑目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