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孫堅曹操都交過手 戰績彪炳 最終死於內訌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他和孫堅曹操都交過手 戰績彪炳 最終死於內訌

徐榮,是後漢三國時一閃即逝的人物。不但在史籍中沒有關於他的傳記,而且關於他的記載加起來也不足百字。不過無論從陳壽的《三國誌》、范曄的《後漢書》,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都曾經提到徐榮的事跡,雖然著墨不多,但也足見此人在當時做發揮的作用。本文將以上提到的史籍中的資料,對徐榮這個人物進行一個粗略的描述。

首先是徐榮的籍貫問題。史料中沒有直接記載。不過在陳壽的《三國誌·公孫度傳》中提供了一個資料:「公孫度字升濟,本遼東襄平人也。度父延,避吏居玄菟,任度為郡吏……後舉有道,除尚書郎,稍遷冀州刺史,以謠言免。同郡徐榮為董卓中郎將,薦度為遼東太守。」這段記載說徐榮和公孫度是同郡人。這個同郡是襄平還是玄菟呢?按這段記載的字面理解,公孫度的籍貫應該劃歸在遼東襄平,因此,徐榮也應該是遼東襄平人。

上面的記載中提到,徐榮在董卓手下擔任中郎將一職。他是如何從投靠在董卓門下,境遇又如何呢?資料中沒有任何明確的記載。不過從從史料分析,董卓對徐榮還是不錯的,並非像有的學者所認為的被排除在涼州軍事集團之外。如何證明呢?這裡有兩條依據。

首先是徐榮所擔任的職務可以說明問題。據《後漢書·董卓傳》中說:「(董)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胡三省的《資治通鑒》卷五九注中提到:「將、校謂中郎將、校尉。」如當時涼州軍事集團的主要干將李傕、郭汜、段煨、董越、牛輔等人均屬將、校之列。此時徐榮的職務就是中郎將,因此也應該是董卓的親信之一。

其次從在對付關東聯軍的一系列戰鬥中徐榮所發揮的作用,也可以證明董卓對於徐榮的信任。在期間發生的數次戰鬥中,董卓一方表現最為活躍、成績最為突出的也是徐榮。由此也可證明徐榮在董卓陣營的地位是很高的。

徐榮在戰場上的表現,是比較優秀的。首先是在對付尚處在萌芽狀態下的曹操集團時,大獲全勝。《三國誌·武帝紀》做了一個描述:

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曹操率所部數千人及張邈的部將衛茲、鮑滔等部從酸棗出發,進軍成皋。就在此時,董卓手下大將徐榮的大軍也在向成皋地區集結,雙方在滎陽附近的汴水岸邊展開激戰。兩軍剛一交鋒,曹操的軍隊立即陷入了下風,陷入苦戰。徐榮大軍趁曹操陣勢尚未佈置完畢便突然發動進攻。曹軍大驚,慌忙抵抗。衛茲、鮑韜先後戰死,曹操被亂箭射中,多處負傷,坐騎也被敵軍的弓箭射中。曹軍士兵看到主將負傷,援軍未至,無心戀戰,全線崩潰。幸好堂弟曹洪將自己的坐騎交給曹操,曹操趁著夜幕,終於衝出了敵軍的重圍,僥倖逃脫,在其個人軍事生涯中寫下了一段悲壯而慘痛的一頁。汴水一役後,曹操軍力受到嚴重削弱,隊伍傷亡慘重。曹操不得已回到了聯軍的大本營——酸棗。

在這場偶然的遭遇戰中,徐榮不但能夠大獲全勝,幾乎至曹操於死地,而且還能根據戰事形勢的發展,主動撤退,說明了徐榮出色的戰術素養。

其次,在與孫堅的戰鬥中,徐榮更是取得了重大勝利。《後漢書·董卓傳》中是這樣描述這場戰鬥的:

孫堅向梁縣以東地區(今河南省臨汝縣西)展開攻擊前進,準備向南線駐守的董卓軍隊發動進攻。正巧此時董卓部下徐榮、李蒙等人也正在向梁縣活動,準備對孫堅所部進行突襲。對方不期而遇,戰鬥隨即展開。孫堅不敵,遭遇失敗,只能帶著數十名親隨突圍。徐榮等人在後苦苦追趕。眼看追兵越來越近,孫堅靈機一動,將自己一直戴在頭上的紅色頭巾交給部將祖茂,命祖茂假扮自己向衝向其他方向,自己則率領少數兵士從小路突圍。徐榮等人誤以為戴著紅色頭巾的祖茂就是孫堅,大軍主力爭相追逐祖茂,孫堅乘機從小路逃脫,倖免於難。配合孫堅作戰的穎川太守李旻、豫州從事李延及聯軍將領張安及眾多士兵被俘。

如果說徐榮對付曹操是能征慣戰的軍隊對付一群新兵蛋子的話,那麼對付孫堅這支勁旅,則體現出徐榮的軍事指揮能力。

由於資料的匱乏,關於徐榮在對付關東聯軍過程中的表現,也就以上介紹的兩例。之後,隨著董卓的被殺,徐榮隨同呂布一起加入到王允掌權的漢末朝廷中。

徐榮的死,《後漢書·董卓傳》中有簡單的介紹:王允聽說李傕、郭汜叛亂,將派遣董卓的舊部胡軫、徐榮在新豐與叛軍交戰。結果徐榮戰死,胡軫投降了叛軍。

作為戰將,馬革裹屍原本是一件最為平常的事情。不過徐榮的死,卻並非完全是死在戰場之上,而是死在王允的失誤上。胡軫原本就是董卓的心腹大將,在涼州亦有較高的威望,不過同王允的關係並不好。《三國誌·董卓傳》注引《九州春秋》說:

胡軫和楊整修都是涼州勢力的重要人物,而王允與他們的關係向來不好。等到李傕、郭汜發動叛亂,王允這才想起來命令他們去剿滅叛軍。但他卻發佈了一條很不客氣的命令:「關東那幾個小子(指李傕、郭汜)到底想幹什麼?你們倆快去把他麼滅了。」胡、李二人看到這個命令,心裡更火,藉著出兵的名義來到關東,招募了一些士兵就跑了。

當初王允誅殺董卓後,沒有很好的處理其殘餘勢力,留下致命禍患。等到涼州反叛之時,匆忙應對,連胡軫等人的心態都沒有弄清楚。結果只能是雞飛蛋打,也搭上了徐榮的性命。足見王允的失敗是歷史的必定。而對於徐榮來說,儘管不知道他在最後時刻的心態如何,相信冤死二字會縈繞在他的心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